作者 : 高晓松
文艺男中年高晓松礼赞青春、膜拜成长,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再不青春我们就老了,2013年与高晓松一起与青春私奔!高晓松亲口讲述,那些最香艳的情爱、最受老天眷顾的创作、最顶天立地的责任、最温暖的家……如今的你是否还能想起曾是同桌的你,是否还能记起睡在上铺的兄弟。在那些青春无悔的日子里,邂逅恋恋风尘。如丧的那些过往,让人回忆起一阙歌、一首诗,甚至是曾经的一霎那……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鲁孙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唐鲁孙是中国饮食类作者中最具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爱书之人不可错过。“北方人喝茶的,日常是先沏一壶多放茶叶让它浓而且酽的茶卤,想喝茶时,茶杯里先倒上三分之一茶卤,然后加热水,则茶香蕴存,永远保持茶的芳馨。”本书所收录的唐鲁孙杂文,以讲述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主,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既是好的文学作品,也是难得的历史资料。无论是谈吃、谈古,还是谈闲情,都隐约可见作者对旧情旧景的感怀。只言片语之间,流露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消失殆尽的担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鲁孙
“‘咬春’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典雅,可是又有一点耳生,其实说穿了就是吃春饼,又叫吃薄饼。一大盘合菜再来盘摊鸡蛋,配上甜酱、大葱,三五知己,据案大嚼,也能吃个痛快淋漓。”《什锦拼盘》内容包罗万象,谈尚方宝剑与王命旗牌、谈吃、谈名片、谈风筝、谈黄历、谈人参……文中作者还对数度造访的泰京“曼谷”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均有详细的描述。讲吃食掌故,宇内鲜有人能堪与唐鲁孙媲美者,本书所涉广泛驳杂,恰如其名“什锦拼盘”,充分展现了作者见闻广博的特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鲁孙
“现在杨花滚滚,在内地又是吃肥蚶时候了。回想当年在上海几家酒店赌老酒吃醉蚶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可是屈指算来,已经是半世纪以前的事了。”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散文集萃,是集掌故、饮食于一体之“大杂烩”。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鲁孙
唐鲁孙有二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母亲为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因此,唐鲁孙先生能以燕京种种切切为主的这套文集,与震钧的《天咫偶闻》先后媲美,真可谓由来有自。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正好填补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第一手资料。唐鲁孙以文字形容烹调的味道,好像《老残游记》山水风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本书写的是中国人的吃,以及吃的深厚文化。除了谈吃,还谈酒与酒文化,谈喝茶,谈香烟。文中一段与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一夕谈烟,精妙无比不容错过。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古清生
听老地质员古清生先生谈论饮食,你会发现饮食之道不在文人雅舍,不在宾馆餐厅,而像油茶花那样,在民间自然地蓬勃,自然地开放,自然地美丽。那挑惹你食欲的方式,同样妙合自然。——周泽雄古清生身兼业余厨子和专业食客二职,更终年客串旅行家,走南闯北,吃喝写作两不耽误 。果然笔下风光,色香味俱全。 ——童志刚在文字中领略美食,纸上的味道另有魅力。味蕾上的故乡,展示的是古清生切身的美食体验,浓浓的情怀里我们闻到了“菜根香”。——朴素古清生很适合谈吃。这老兄一吃得馋,二吃得野,三有吃手舞足蹈,四吃而忘色,五先吃后喝。有此五样,资格就齐了,且听他自我吹嘘。——陈村2005寒食后沿着黄河品饮,是一次泛黄河的味觉游历,从黄河入海口到黄河源,由食事构成的精美文章与黄河浑然融为一体,堪称是味觉上的黄河文明。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古清生
古清生之散文、随笔,文笔清新隽永:或走笔山水,惬意空灵;或品茗食炙,扬色生香;或点国是;或洞民心,羌不彰显出一流散文大师的诗性真情。古清生,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他以其地质队员的姿态步入流浪写作,流浪、生命、写作融于一体,创造出奇特的充满个性化的行走文学文本。他的文笔清新隽永,羌不彰显出一流散文大师的诗性真情。本书是其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其中收入的是作者的摩托以及摩旅考察的部分文章,它表达的是在路上的心情。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古清生
文章揽四海,大嘴吃八方,行走的体验,美食的檄文,在色香味文中体验美食文化的饕餮盛宴,在苦辣酸甜中书写行走人生的风情万种。 作者用灵动智慧的语言蒸、炸、炒、煨、烧感悟之情调,煲人生之沧桑,令人在品美味、嚼美元、流连岁月与市井风情之际精神大爽,胃口顿开。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享受。令人一读而笑,笑而后叹;同时,该书也充分体现出一种新历史小说的特质;对古典人物的现代解读,对历史场景的忠实“解构”,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创造性承袭,对当前历史小说创作的颠覆生反叛。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刀尔登
《旧山河》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旧山河》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见人之所未见,引领读者去思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对当下带来的影响。《旧山河》作者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刘瑜在给《旧山河》写的序中说:“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在学历史的人中,刀尔登是少有的学进去又学出来的人。刀尔登能钻进浩渺的史料,又从里面钻出来,用反思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波涛汹涌。所谓反思的眼光,就是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中被颠倒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道德与制度的关系。”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十年砍柴
我们的祖先造字组词很有智慧,将强盗说成“绿林人士”和“草莽英雄”,将做强盗说成“落草”,这种命名大概不仅仅因为强盗总藏在深山中,也许还因为他们的生存方式、处事原则更接近人类的共同发源地――大林莽中的诸多动物。百姓和小吏、小吏和小官、小官和大官、大官和皇帝之间发生争端,决定输赢胜负的不是理也不是法,而是彼此所掌握的暴力资源。整个大宋似乎由大大小小的梁山构成,奉行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原则,出手的自然不是法也不是理,而是钱、权或者拳头和斧头。人们鄙视男盗女娼这两种职业的同时,暗含着承认他们也是一种买卖,无非是特殊的买卖。一则是刀口舔血的买卖,一则是皮肉生意。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出卖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后的资源――生命和身体!也就是说用生命和肉体博钱。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公道是那样苍白。不是所有的梁山人都像李逵那样,惟一的语言就是暴力,他们曾经想到合理的程序、公正的结局,可是大宋没有满足他们最起码的企盼。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梅青
莎士比亚说:“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吃不到嘴的蜜糖。”尽管疯狂,尽管苦涩,但爱情终究有着醉人的甜蜜。《遇见你,是我一世的春暖花开》遴选了数十个甜蜜感人的绝美爱情篇章,带给你一份份真挚的感动。这些故事跳跃着唯美的乐章,激荡着渴望的心灵。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韩寒
本书是韩寒亲任主编的原创文学最新战力,精选31篇“真心话+自然美”的独家首发好文: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张嘉佳献上催泪亲情的《请带一包葡萄干给我》;《他们最幸福》作者大冰的《我的小姑娘》质朴感人;赵本山第53位弟子、“屌丝男士”大鹏带来《我和家驹》,怀旧永远的 beyond;号称“90后男神”的新人陈谌,以《冰箱里的企鹅》《时光若刻》两篇作品成为本书“头条”;韩寒旗下大赞女作者张晓晗的《爱他们的时候我们像条狗》,文字泼辣风趣依旧;新书《女王乔安》已同期出版;还有豆瓣著名作家囧叔。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鸣
作者张鸣写“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周德东
一部爸爸写给女儿的童话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可是,太多太多太多的人,把现实的沉重提前压在了孩子稚嫩的双肩上,剥夺了他们很多美好的东西。孩子需要一个童话童年,家长需要一个没有风险的未来。于是,家长和孩子一直在拔河。由于力量悬殊,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送给孩子一个童话童年,不需要家长是富翁,或者是教育专家,撒开手就对了。在快乐指数上,一个穷孩子和小王子、小公主是一样的。拥有童话童年的孩子,必定身心健康,情感丰富,智力超群,道德高尚,性格宽容,做人大气,能融入任何群体,能适应各种环境,富有幽默素质和艺术灵感。拥有这样的素质和品格,未来必定大有作为。那时候,我们所担忧的一切也就随之落花流水了,幸福将陪伴他们一直到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廖信忠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