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作者 : 卡尔维诺

第五讲:繁复第四讲:易见第三讲 —《准》(台湾译本)第三讲:确切第二讲:迅速第一讲:轻逸作者前言

最近更新 2019-11-21

学问人生

作者 : 季羡林

本书集选文的标准本着不选择翻译作品和散文杂文类文章,也不选一般的序言和跋语,而是着力展示季老的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精选地长期研究的印度古代语言吐火罗文、印度古代历史和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等精彩篇什,以及涉及众多新兴学科的中印文化流史、中西文化之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化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的论著,尤其是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新著,使《季羡林学术精粹》更有理论新意和考辨价值。季羡林先生研究的具本学科领域如印度佛教语言学,应该说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在这方面已经有我部学术传记阐释其思想,在本书序言中我不再述,而仅仅想阐明全球化中东文学思想文化研究的意义,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学术创新的价值。我想,这也是季羡林先生晚年最终的考重点之所在。

最近更新 2019-11-21

文序跋集

作者 : 鲁迅

本书收入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一一五篇。单行本的序、跋,系按各书出版的先后编排,译者附记则参照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译丛补》例,分为论文、杂文、小说、诗歌四类。按各篇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最近更新 2019-11-21

古籍序跋集

作者 : 鲁迅

《古小说钩沉》序〔1〕 谢承《后汉书》序〔1〕 [附]关于汪辑本《谢承后汉书》〔1〕 [附]汪辑本《谢承后汉书》校记〔1〕 谢沈《后汉书》序〔1〕 虞预《晋书》序〔1〕 《云谷杂记》跋〔1〕 《嵇康集》跋〔1〕 《云谷杂记》序〔1〕 《志林》序〔1〕 《广林》序〔1〕 《范子计然》序〔1〕 《任子》序〔1〕 《魏子》序 《会稽郡故书襍集》序〔1〕 《百喻经》校后记〔1〕 《寰宇贞石图》整理后记〔1〕 《嵇康集》逸文考〔1〕 《嵇康集》著录考〔1〕 《嵇康集》序〔1〕 《俟堂专文杂集》题记〔1〕 《小说旧闻钞》序言〔1〕 《嵇康集》考〔1〕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1〕 《唐宋传奇集》序例〔1〕 《小说旧闻抄》再版序言〔1〕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文学史话

作者 : 胡兰成

胡蘭成全集已出版有《禪是一枝花》(民國65年完成),《山河歲月》(43年),《今生今世》(48年),《今日何日兮》(69年),現在出版的《中國文學史話》則涵蓋了從民國三十三年至六十六年的諸篇論述,分成上巷和下卷。上卷裏五個章節。首篇〈禮樂文章〉,如《三國演義》開頭不講天下大事,卻先來講天下大事的分合之理,胡先生寫文學亦不講文學,而先來講「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則」,定其座標也。次篇〈天道人世〉,謂古來中國的文學乃是一、對大自然的感激。二、忠君。三、好玩。四、喜反。明其素質也。三篇〈中國文學的作者〉,一種是士,一種是民。不貴藝人與藝術,辨其位格也。於是四篇〈文學與時代的氣運〉,自唐虞夏商周起,至春秋戰國的論文時代,開出漢文章,轉魏晉南北朝的新情操時代,開出唐,至南宋而士始弱。士雖凋萎,民固健在,元明清上的文學益陋,民的文學倒像繁星在月晦時都亮了。然後來到五四文學革命,始將文學當做為藝術。遂有末篇〈文學的使命〉。以上是胡先生於民國六十六年夏天於僑居地日本寫完的《中國文學史話》。因胡先生在台灣授課的學生中多有青年寫作者,故著此作勵教激志,且援彼等青年的作品為例多做說明,其背景如此。現編成書,加一篇〈論建立中國的現代文學〉,是稍早寫成的,為答友人龍先生在報紙上的論文所作,這是上卷。下卷收錄單篇評文,它們猶如上卷的衛星城鎮。六篇寫在孤島時期的上海,一篇在初亡命日本時,兩篇在來台授課期間,三篇在返東京之後的晚年。可以看出胡先生思想之軌跡,和文風的變異一九九○年十一月底

最近更新 2019-11-21

梁遇春散文

作者 : 梁遇春

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我向来厌恶晴朗的日子,尤其是娇阳的春天;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忽然来了这么一个欣欢的气象,简直像无聊赖的主人宴饮生客时拿出来的那副古怪笑脸,完全显出宇宙里的白痴成分。本书收集:勿忘草谈流浪汉春朝一刻值千金 途 中 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 观 火 坟 猫 狗 毋 忘 草 善 言 第二度的青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 雨

最近更新 2019-11-21

半饱

作者 : 欧阳应霁

为什么半饱?身边大吃大喝至死方休的多的是,半饱,是不是故作另类?半饱,开始最初其实是被迫的——因为平日工作实在太忙,吃到一半就要赶着翻江倒海地做别的事情,所以常常不知不觉半饱着肚。也因为如此这般活着太累,吃到一半就想睡觉了,饭桌旁沙发上一躺下,马上沉沉睡去,剩下半桌饭菜明天收拾。生活迫人累人之外,也因为头发都白了,不再像少年时代饥不择食,多了点选择,真的好吃的才动心动情。偶然有放肆乱吃的,都挤得饱得苦不堪言,而且一团腹肌马上跑出来,后悔也来不及。所以不是念营养学出身不是专业厨师的我,也大胆走出来身体力行振臂一呼:半饱就好!甘愿矫枉过正,七分饱也嫌太饱,一半就差不多了,正如意大利面条包装袋上分明印着面条得下锅九分钟才行,我却坚持再减两分钟,面条才有意大利老乡地道的那种aldente的嚼劲和口感。保持半饱,午饭后坐在办公室里就不会昏昏欲睡,不必十分痛苦难过地为了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而作垂死挣扎。保持半饱,头脑相对灵活清醒,知道自己其实最爱吃什么,对下一顿美味永远有活泼迫切的期待冀盼。半饱,另一个说法其实是常常肚饿——常满也就太安定太无聊太不进取,馋嘴为食的人常常是诸多不满的,正因如此,人才会够刁钻有要求,才会积极向上,社会才会进步。说实话,我是一个从来也不会也不要计算卡路里的人,半饱与这些煞有介事的吓唬人的数字绝对无关。在外头跟大伙一起吃喝的时候要严格坚持半饱往往比较困难,从材料到分量到味道,都得接受别人的掌控插手,在你推我让(或者常常是你争我夺)之间,一不小心就吃多了。一个人在外头吃,能够点的菜都是一般标准的一整份,也常常因为怕浪费也怕麻烦带着剩下的饭菜到处跑,只得把其实已不需要的都得勉强吃光,一下子又变得太饱。所以还是必须争取饮食主动权,亲手买菜回家弄饭,自由发挥自作自受。一切材料选择分量搭配味道浓淡,都在半饱控制范围之内。一旦入厨入了迷着了魔,甘心放弃一般娱乐以至正当职业,就是为了能够多点在家里在厨中有建设性地蹉跎。尽管外头风大雨大,家里厨房是我的最后堡垒——更多时候是实验室游乐场,一人煮,两人吃,以致后来胆大呼朋引伴,一声真好吃是给厨中创作人的最大的荣耀和满足,当然大家也得慢慢地接受在我家吃饭只能吃到半饱,留给众人再去吃宵夜的空间。入厨做饭,固然可以是比修读一个博士学位更严重的大学问,但一切学问都由ABC开始,尤其事关饮食,都由味觉的嗅觉的触觉的记忆引发——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吃过喝过什么,实在太好味,想再来一次——所以我也就迫不及待自己动手,逛市场,凭直觉,找灵感,进厨房,然后用我最笨拙的手,最不讲究的刀法,去做最简单最容易最新鲜最合自己口味的菜,以一个轻松随便的心态去坚持执著,既然半饱,当然更要好吃。半饱是一种新时代的良好品德,半饱是一种自我完成,半饱是生活高潮之所在,半饱是一种感觉,真好。应霁二○○三年八月

最近更新 2019-11-21

放大意大利

作者 : 欧阳应霁

在这个太多伪造和太多谎言的世界里,我只希望能够用一种直觉的简单的方法,把我所感兴趣的事,把滋养我长大的人和物,把这好玩的有趣的,都一一地告诉你,从意大利开始,到意大利结束——我们最终可能认识到的意大利,不是远方的异国,而是一个不断追求澄彻的自己。缩小往往令事情太纤巧太锐利太紧张,放大,再放大,是我真正喜欢的模糊、暧昧和从容。至于BlowUp的另外一个更直接的意思,就是爆炸。电光火石,地动天摇,爆炸当中种种暴力种种能量种种冲突,又是另一个值得放大的有趣话题。应霁2004年1月

最近更新 2019-11-21

吉檀迦利

作者 : 泰戈尔

【吉檀迦利】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让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他在英国出版的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国内一般翻译为《吉檀迦利》) 。泰戈尔的获奖理由是: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以下是有关《吉檀迦利》和泰戈尔的简介: 《吉檀迦利》是亚洲第一诗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1861年5月7日,泰戈尔诞生在印度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和哥哥、姐姐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就这样,直到1941年8月7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逝世,他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位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其中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戏剧剧本。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晚年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吉檀迦利 冰心译

最近更新 2019-11-21

园丁集

作者 : 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最近更新 2019-11-21

渡口

作者 : 泰戈尔

《 渡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诗集之一,其中收入泰戈尔78首诗歌。

最近更新 2019-11-21

随想集

作者 : 泰戈尔

阴郁的一天今天,在这阴郁的早晨,我听到,那内心话只是把紧闭的门闩弄拨.我在想: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话语是应谁的召唤.越过劳作的棚栏,手持乐曲的火炬急急地去幽会世界?我那一切散乱的痛苦,是在谁的眼神暗示下,立刻汇成了一种欢乐,变成了一种灼灼闪烁的火光?我只能给予用这种曲调来祈求我的人以一切.而我那毁灭一切的苦行者,又伫立在街道上的哪一个角落?我内心的痛苦,今天披上了赭色的袈裟.它渴望走向外边的路,走向远离一切劳作之外的路;这条路犹如独弦琴的弦一样,在那隐藏在心灵里的人物的步履弹奏下,嗡嗡地鸣响着.

最近更新 2019-11-21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 : 泰戈尔

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你匆匆离去,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不见你返回.数年的开启库房,胸前捧着你宝石项链般的赠予,我冷漠的高傲颓然跌倒在印着你足迹的地上.

最近更新 2019-11-21

再次集

作者 : 泰戈尔

如同白金戒指镶嵌的钻石,一抹阳光透过满天云霭的空隙,斜照着原野.风还在呼呼地吹着.木瓜树惊魂未定.北面的田畴上,葳楝树显出一副搞争的气派.棕榈树梢嘟嘟囔囔地发着牢骚.时间大约是一点半钟.潮湿林木闪闪发光的晌午,跃入南墙北墙开着的窗户,在我心头涂沫一层缤纷迷离的色彩.刹时间,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一天酷肖悠远的那一天.那天不承担任何责任,没有急迫的事情要做.那是扯断了现代的碇链,悠然飘动的一天.我看见它是往昔的海市蜃楼,那昔日是什么情形,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个时期? 莫非超越永恒?那时,我的爱侣仿佛在他世就已认识的.那时有天堂,是真实的时代,绝非其它时代能够感触.同样地,畅饮了翡翠似的绿荫和金子般的阳光酿造的余暇的醇醪,畅饮了田野上挥舞雾纱的迷醉雨天的甘美,我也感到若有似无---像天之琴弦上低回的古代孟加拉的萨伦曲调,从一切时代的帷幕后隐约地飘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谁来与我干杯

作者 : 古龙

古龙,事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古龙以其大量可读性极强的武侠小说享誉文坛,代表作有《风云第一刀》、《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系列、《陆小凤传奇》系列等。1985年古老病逝于台湾。《谁来跟我干杯》是古龙散文作品在内地的首次结集。

最近更新 2019-11-21

罗兰小语

作者 : 罗兰

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虽然被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虽然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有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是值得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35/44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