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秦晖
无论中西文化之异还是左右主义之别,都必须以基本的人道为基础,以基本的人权为底线。在中西与左右之上,有个更为重要的人道与反人道之别。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我们中国人,应该在人类文明的这个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贡献。——秦晖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年,沈从文先生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沈从文先生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沈先生在国外名声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沈从文
这本小书只能说是湘西沅水流域的杂记,书名用《沅水流域识小录》,似乎还切题一点。因为湘西包括的范围很宽,接近鄂西的桑植、龙山、大庸、慈利、临澧各县应当在内,接近湘南的武冈、安化、绥宁、通道、邵阳、溆浦各县也应当在内。不过一般记载说起湘西时,常常不免以沅水流域各县作主体,就是如地图所指,西南公路沿沅水由常德到晃县一段路,和酉水各县一段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沈从文
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青岛的五月,是个希奇古怪的时节,从二月起的交换季候风忽然一息后,阳光热力到了地面,天气即刻暖和起来。树林深处,有了啄木鸟的踪迹和黄莺的鸣声。公园中梅花、桃花、玉兰、郁李、棣棠、海棠和樱花,正象约好了日子,都一齐开放了花朵。到处都聚集了些游人,穿起初上身的称身春服,携带酒食和糖果,坐在花木下边草地上赏花取乐。就中有些从南北大都市来看樱花作短期旅行的,从外表上一望也可明白。这些人为表示当前为自然解放后的从容和快乐,多仰卧在草地上,用手枕着头,被天上云影、压枝繁花弄得发迷。口中还轻轻吹着唿哨,学林中鸣禽唤春。女人多站在草地上为孩子们照相,孩子们却在花树间各处乱跑。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沈从文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样来着手就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这古怪地方的成立与一切过去,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却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曼娟
常以为自己已经忘记,却忽略了温柔的提醒只需要一个呼唤的手势,所以,打开窗户,去看生命如何转弯。如何在峰回路转中,看见不同的柳暗花明。留住相思的情意,在茫茫尘世中,从古到今。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承诺,请记得随身携带祝福。生活是一场冒险,有时候华丽,有时候千疮百孔。许多心情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根本找不到人诉说,于是,觉得寂寞了。你开始寂寞,也许已经寂寞了很久,假若有人问你,过得好不好?人要怎么回答?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失望、疑惑、黯然,固然避免不了,却不能让这种情绪持续太久、沉溺太深。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方方
本书收入方方中篇小说4部,散文7篇。小说均为90年代的中篇力作,题旨与风格均在《风景》的基点上有所拓展和演进。表面上看,她既直面日常生活又有纪实写法,但骨子里她是经由生活事象掘探精神现象,最终引出如历史对人的约制、环境对人的雕饰等重大话题,让你排遣不开,反刍不已。这部集子里的小说也罢,散文也罢,都可作为这一看法的有力佐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胡适
三千年来出生于中国的文化巨人不过百人,而胡适之先生是最后的一位。他但开风气不为师,在现代中国全面转型的惊涛骇浪里,以一学成归国之少年,振臂一呼,擎起新文学革命的大旗,一时风光无限。然而这位自由知识分子的灵魂人物,以提倡革命始,却以整理国故终,最后留给世人的,依然是仁厚亲切的一代大儒形象。本书是胡适之整理国故的代表作,深入探讨了儒家文化的起源和本质。本书是中国国学现代化过程中,一部继往开来的划时代作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丰子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渐;东京某晚的事;华瞻的日记;给我的孩子们;大账簿;忆儿时;儿女;秋;伯豪之死;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我的苦学经验;陋巷;两个?;作父亲;随感十三则;学画回忆;吃瓜子;作客者言;两场闹;热天写稿;劳者自歌(十三则);野外理发处;肉腿;送考;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谈自己的画;我与手头字;杨柳;车厢社会;半篇莫干山游记;《随园诗话》;山中避雨;画鬼;家;我的母亲;还我缘缘堂;爱护同胞;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劳者自歌(十二则);佛无灵;中国就像棵大树;辞缘缘堂;桐庐负暄;读《读缘缘堂随笔》;[附]读《缘缘堂随笔》;艺术的逃难悼夏丐尊先生;白鹅;胜利还乡记;口中剿匪记;我的漫画;湖畔夜饮;我与《新儿童》;《儿恺漫画选》自序;庐山游记;中国话剧首创者李叔同先生……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曹伯言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胡适素有书癖,一生爱逛书店、跑图书馆,爱买书、收藏书,尤爱搜集古本、孤本、善本书。他的搜集,不是单纯的为了收藏,而是为了考证研究。胡适一生看书,研究书,谈书,写书。他所谈的书,方面广,数量多。这里仅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凡三十九篇,编为四辑:一、前尘书影十四篇,分别梳理若干古典文学作品的成书过程及版本源流,诗词、小说、戏曲皆有涉猎;二、文史小集九篇,凡涉春秋、诸子、释道,大抵为传统读书人关心的话题,亦属文化承传问题;三、新知叙录十三篇,为同时代人之著作所写的序言和书评,反映了作者对新思潮的高度敏感以及构建新文化的宽阔视野;四、余之书癖三篇,关于觅书、读书的经验之谈,书人之癖,可见自有一趣。各辑的辑名系编者所加。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林清玄
作者用平实、亲切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生活中一人一物、一草一木的真实体悟,讲述了一些亲自经历、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本书给人以心澄境明、大智大勇的启示,并告诉所有的人都应该快乐地活在当下。林清玄,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自幼立志成为作家,高中时期,获台南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时期,得翠谷文学奖首奖。 青年时期即遍获重要文学奖,包括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首奖,中华日报文学奖首奖、中央日报文学奖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董桥
本书是董桥散文,其中包括《秋园杂卉小识》、《说品味》、《听那立体的乡愁》、《读园林》、《凯恩斯的手》、《镜子里的展望》、《暮鸦·归燕·古树》、《回去,是为了过去!》、《给女儿的信》、《寻根》、《王韬的心情》等几篇散文。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纪伯伦
流浪者我在十字路口遇见他,一个光穿一件披风,技一根拐杖的人,脸上蒙着一层痛苦之纱。我们互相致意问好,我向他说:来我家里来做客吧?他就来了。 我的妻和我的孩子们在大门口迎接我们,他对她们莞尔微笑.她们欢迎他的光临。我们一同坐下来就餐。同这个人在一起,我们感到愉快,因为他身上自有一种沉静和一种神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古清生
本书记述作者对由地域等因素所形成的美食内在意义的探索,具有浓郁的自然清新风格。用平实的言语悠悠地抒写出谈论饮食的几瓣心得,他的笔更多地触及中国各地饮食的历史沉淀及其所蕴含的某个地域的人文精神与居民秉性。边走、边看、边吃、边写的独特方式来诠释中国食文化的精髓。其饮食文字最大的特色是能将其化为一盘盘或油汪汪或清淡淡的菜肴,同时夹杂着淡淡的乡土气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古清生
食是中国历史上最丰富的文化载体之一,中国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积淀起来的食文化,用一生的时间也写不完。食文化既有地域性,也有普适性,跟地理、气候、农耕、习俗、移民等自然环境与人文积淀相关,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美仑美奂,它们既是一种欲望的张扬,也是一些欲望的转注和慰藉。本系列丛书的作者试图以边走、边看、边吃、边写的独特方式来诠释中国食文化的精髓。其饮食文字最大的特色是能将其化为一盘盘或油汪汪或清淡淡的菜肴,同时夹杂着淡淡的乡土气息。本书将目光聚焦在江南秀美水乡所造就的精致美食上,一箪食,一粒饭,不经意的吃,其味蕾静静地熏染在乡味小居,其感觉却融入了“乡愁是味觉上的思念”这样的美丽文字中。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