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少年血

作者 : 苏童

包括刚刚脱稿的《游泳池》等三个短篇,这本集子的创作时间横亘八年之久,是我 多年来对短篇的迷恋和努力的心血结晶,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将特别珍视这本集子。编辑顺序与创作时间恰恰相反,第一辑中的一个小中篇和八个短篇是一年来的近作, 第二辑收的作品大约都写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0年这段时间,第三辑则是从一九八八 年前的作品堆里挑选出来的。《桑园留念》写于一九八四年十月,那时候刚从学校中业来到南京工作,认识了几 个志同道台的文学朋友,写这个短篇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扭转他们对我以前习作的不良印 象。我把《桑》的原稿从一个朋友家的门缝里塞进去,我成功了,看过《桑》的朋友们 都表示了对它的喜欢,自此我对小说创作信心陡增,但是《桑园留念》是在全国各家杂 志辗转三年后才在《北京文学》上正式发表的。我之所以经常谈及《桑园留念》,并非因为它令人满意,只是由于它在我的创作生 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重读这篇旧作似有美好的怀旧之感,想起在单身宿舍里挑灯夜战, 激情澎湃,蚊虫叮咬,饥肠辘辘。更重要的是我后来的短篇创作的脉络从中初见端倪, 一条狭窄的南方老街(后来我定名为香椿树街),一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南方少年,不安 定的情感因素,突然降临于黑暗街头的血腥气味,一些在潮湿的空气中发芽溃烂的年轻 生命,一些徘徊在青石板路上的扭曲的灵魂。从《桑园留念》开始,我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摇晃不定的生存状态,如此创作使我律律有味并且心满意足。我从小生长在类似香椿树街的一条街道上,我知道少年血是粘稠而富有文学意 味的,我知道少年血在混乱无序的年月里如何流淌,凡是流淌的事物必有它的轨迹。在 这本集于中我试图记录了这种轨迹。《少年血》中还出现了香椿树街的另一类故事,比如《木壳收音机》和《一个礼拜 天的早晨》,还有几篇以乡村少年为人物的短篇小说,《狂奔》、《稻草人》等等,或 许可以视其为一棵树上的几根技校?或许这些技极比树干更加动人一些?或许这些校极 是我今后的短篇创作的新的意向?我不能确定以后是否会继续沉溺在《少年血》的故事中,也无能判断《少年血》的 真正的价值,但这本书无疑特是我的自珍自爱之作。对于创作者来说,自珍自爱尤其重要。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小鲍庄

作者 : 王安忆

本书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经典小说的结集,共收六个短篇和四个中篇。这些作品多取材于青年人的生活,反映了各色各样青年人的欢乐、苦恼、追求和理想。这个集子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在艺术上的追求。《麻刀厂春秋》写了一群知青从农村上调到社办工厂后的劳动、生活,写的妙趣横生,表现了那个动乱年代的社会风貌,同时又标志着作者创作风格开始变化。此后,写的《人人之间》、《一千零一弄》、《阿跷传略》等,分别反映了学校、里弄、工厂生活,都有独到的笔触。《我的来历》、《历险黄龙洞》两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演化。被视为姊妹篇的《大刘庄》和《小鲍庄》,描绘了两个普通村庄中人们的生活和他们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揭示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小鲍庄》发表后曾引起文坛强烈反响,有力显示了作者在创作上的探索和突破。作者力求作品生活化,虽无明显的情节,却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内涵丰富,主题含蓄,具有历史的纵深感,读后耐人回味、咀嚼。

最近更新 2023-12-12

中国近卫军

作者 : 方南江

中国武装警察部队在国际军事领域是一支特殊的力量,其神秘面纱从来没有以艺术的形式被揭开。小说以大跨度、大场面、全景式地个性叙述反映中国武警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以武警K省总队筹建直升机大队为主线,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参谋长贺东航、总队长叶三昆、政委宁丛龙、副参谋长甘冲英、苏娅等职业军人,讲述了在国家内卫军力建设中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对几对军人的爱情生活揭秘,歌颂了和平时期军人的奉献精神,诉说军人的苦与乐、情与爱,同时展现了贺远达、肖万夫、冷云等老一辈军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小说将几代人集结在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着力颂扬他们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人民幸福安康不惜一切的高贵精神。整部作品充满史诗品格和现实主义风范。小说刻画了20几位从将军、校级警官到普通士兵性格鲜明、内涵丰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军人的人生观、爱情观,武警官兵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无不给读者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作品情节生动,语言风趣诙谐,是近年长篇小说创作难得一见的上佳之作。作者方南江是一位将军,曾出版过多部中短篇小说。《中国近卫军》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非英雄生存状态并不意味着英雄精神的消失,小说写出了英雄在新的历史情景下的复杂性。小说中贺东航、甘冲英两种不同出身的军警,在和平年代里为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做出种种人生努力,虽然方式有的高雅有的世俗,但对军人的最高理想——将军梦的追求都是一致的。贺东航完成了自己的将军梦,而甘冲英的竞争暂时处于下风,但甘冲英身上对英雄的向往以及英雄精神的体现,并没有处于下风,他的形象更衬托出在日常生活中英雄主义精神的艰难与复杂。这部风趣幽默的小说像黑森林一样动人,它显示了语言的力量,揭开了军旅生活神秘的一角。

最近更新 2019-11-21

代号

作者 : 龙一

本书以中国北方城市天津这个国际情报中心为背景展现了我党情报工作人员的超人智慧。主人公冯九思是天津英租界的警务处副处长,作为我党地下情报工作人员机智周旋在各国情报网之间,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期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结构中智斗游走……在那段严酷的岁月中,我党地下工作者不仅要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明枪暗箭,还要防备国民党方面的拆台暗算,在共产党内部还要理性面对来自组织的信任和考验,同志战友之间不光是真情和友爱,还要时刻警惕党内同志之间的误解、嫉恨以及被出卖给敌人的背叛和危险……小说结构严谨,悬念丛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刻画丰满感人,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是你爸爸

作者 : 王朔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最近更新 2019-11-21

无出路咖啡馆

作者 : 严歌苓

女主人公只身一人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机缘巧合认识了身为美国外交官的安德烈·戴维斯,两人一见钟情并迅速坠入爱河,但是女主人公曾经的军人身份使得两人的爱情前景变得扑朔迷离,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国务院安全部的介入调查,使这对恋人不胜其烦。无奈之下,外交官安德烈·戴维斯在被派往赞比亚做副大使的前夕主动提出辞职,而女主人公却在歉疚的心理驱使下,选择了结束这段坎坷的感情。

最近更新 2019-11-21

虎贲万岁

作者 : 张恨水

该书作于1945年,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虎贲万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描述国民党军队抗战正面战场的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军事纪实小说,本书也是张恨水众多小说中一本罕见的、完全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创作的作品。上自师长,下至伙夫,全部真人真事,时间地点也同战史完全吻合。先生饱蘸浓墨,以从容而又激荡的心情叙写了抗战史中光辉的一页。小说发表后,一位苏州姑娘因读《虎贲万岁》被余程万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业绩深深感动,爱上了这位勇敢的军人,并想方设法,最终嫁给了余程万。一篇小说成就了一段千里姻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书的深远影响。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你不是一个俗人

作者 : 王朔

暂无简介

最近更新 2019-11-21

金陵十三钗·2011版

作者 : 严歌苓

《金陵十三钗》不是一个有关“特殊女人”卖淫的故事,它发生的背景是在1937年12月12日,地点是在南京,这一天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和撤退,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像野兽一样的日军就占领了南京,从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大奸淫、大劫掠,惨绝人寰的一幕幕从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乃至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作者借姨妈书娟的眼睛感受了这场屠杀、这场浩劫血腥残暴黑暗的事实,讲述了一个“特殊女人”的故事,也就是《金陵十三钗》那令人心酸、可憎可悯而又令人感动的英勇献身的故事。故事一开头,就见到“血”,虽然这个“血”是来自“我姨妈”书娟才十四岁“初潮”刚来的身体,但也暗示出残酷的战争和大屠杀所带来的血腥已经弥漫在这一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了。“我姨妈”书娟是寄学在金陵城中一座名叫圣玛丽?美国天主教堂里的一位学生,这时的美国处在中立国位置,所以美国的教堂自然成了避难所,12月12日这天清晨,神圣庄严的圣玛丽教堂后院的墙头上冒出了几个打扮俗艳的女人,她们恳请英格曼神父收留,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神父通过艰难的决定,最终收留了她们。她们是来自秦淮河畔青楼堂子间的女人,也就是在清纯的书娟眼里的“特殊女人”,这群人中还有一位令“我姨妈”书娟切齿仇恨的后来成为“金陵十三钗”中主角的玉墨。玉墨是“我姨妈”父亲的相好,正是因为她的介入,使得父母决计远涉重洋到美国,而将“我姨妈”留在了国内;正是因为玉墨,书娟远离父母,不得不独自经历这场人间残酷血腥的大浩劫。被收留的这群“特殊女人”,起初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们并不知道发生在教堂外那血淋淋的一幕幕,只是从神父们偶尔的言语流露中约略知道外面正进行着血腥的屠杀,虽然成千成万的中国人被杀、被活埋,女人的被强奸、被剖腹……但她们只是约略感觉到这事的邪恶,而并没有感觉到切肤的痛楚,只有当同伴十五岁的豆蔻有一天为了要拿到一把琵琶演奏给一位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军人王浦生而离开了教堂之后,所经受绝无人性的日军残酷轮奸、折磨而变成精神错乱之时,她们才知?这场战争的残酷已经不是跟她们没有一点关系,而是随时都会发生的。从这个时刻开始,她们恢复了人性中最善良圣洁的一面,她们尽心照顾已经放下武器到教堂避难的伤残的中国军人,与院内四十几位女学生也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但中立的美国圣玛丽教堂终究不是避难的天堂,在毫无人性,不遵守任何规则的日军眼里,只要他们想要,就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圣玛丽教堂终于在12月20日的晚上被日军侵入了,他们搜查避难在教堂中的中国军人,并最终将伤残的中国军人全部用刺刀枪杀,躲在暗处的女生书娟、窑姐玉墨等不觉痛哭失声。第二天清晨,她们一起为这五位被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唱起了安魂曲……唱诗班女学生童稚圣洁的声音在南京城夜空中穿越回荡,它充满着诱惑,使日军邪恶淫荡的魔爪再一次伸进了教堂。12月24日下午,一名日军大佐率领着一群日军即使在英格曼神父强烈的抵制下,还是强行闯入了这块避难之所,他们以庆祝圣诞名义,要唱诗班女生到军营为他们献唱。这是一个陷阱,一个邪恶血腥的陷阱,在这无可退避的时刻,以玉墨为首的一群“特殊女人”挺身而出,她们一共十三位,这就是标题所说的“金陵十三钗”,借着夜幕掩护,每个人都以必死之心,身揣暗器,成功地替?尚在稚龄中的女生,而跟随日军前去。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它留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这群“特殊女人”的结局如何?作者用精细的语言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南京1937年12月12日至24日间的故事。故事虽然不长,也不是正面写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但从侧面,将日军凶暴残酷野兽般的本性刻画无遗,同时将中国军人怯弱而英勇的一面也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值得提起的是对“特殊女人”的描写、叙述,是真实的,也是生动的,成功的,正是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在《金陵十三钗》这部作品中,你肯定能感受到这个梦魇一般的现境虽然血腥、残酷,却是英烈、凄美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山楂树之恋

作者 : 艾米

《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贴,建议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和我的土匪奶奶

作者 : 高和

畅销书作家高和继《接待处处长》、《妻祸》、《局长》等之后出版的一步最显示功力的作品。作者以幽默流畅的笔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为我们生动展示了上个世纪土匪生涯的鲜活景色。我躺在母亲尸体的怀抱里奄奄一息,奶奶打家劫舍途中收养了我。奶奶是狗娃山土匪头大掌柜的内当家,大掌柜还有一个不是他老婆却跟他睡在一起的年轻女人,我们把这个女人叫二娘。奶奶逼着我打枪习武,把我培养成了一个本领高强的土匪。十五岁的我机缘巧合,成了号称尕掌柜的土匪头。在我倍受青春期欲望煎熬的时候,二娘向我开启了人生之门,让我成了真正的男人。我开始和李冬青展开了腥风血雨的明争暗斗。抗日战争对我们之间的争斗喊了暂停。日本人投降了,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

最近更新 2019-11-21

南货店

作者 : 张忌

用一家南货店,盛放下整个世界与时代。甜点。腌货。干果。海味。窗棂。灯笼。招牌。算盘。泛着光泽的旧物之下,是我们曾以为 牢固的生活。“写《出家》是见自己,写《南货店》是见众生。”小说用干净素朴的南方方言,以南货店为背景,勾勒出20世纪70年 代末到90年代初极具烟火气的江南城镇生活图景:美食器物与俗世日常、世风升降与人性明暗……是乡愁般的“古典中国叙事”在当代的回响。作品以中心人物南货店店员秋林的生活展开,串联起供销社系统中的人物故事。老师傅的生意经,卖豆腐老倌的人情温暖,男女间的荒唐情事,父子之间的冷漠关系……生生死死和命运沉浮。时代激荡,人们轻声慰藉,柔弱却坚持着价值的底线,坚持不可或缺的爱与尊严。

最近更新 2022-09-06

SARS危机

作者 : 柳建伟

一种人类目前还不知道来由的病毒,于2002年底悄悄地进袭南中国一个富裕的省份。此后几个月,这个幽灵在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意义上深刻地震撼着中国社会。这是中国第一部以非典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力作,亦可称之为中国版《鼠疫》。作品以虚构的北方省会城市平阳为中心舞台,以几个家庭主要成员为主人公,以政府和人民抗击非典的真实过程为线索,全方位、多层次描绘了人们刚刚经历过的非典时期的特殊生活。作品结构庞大、社野开阔、情节生动曲折,既有对真实历史事件的全面忧患意识,并自始至终贯穿着老百姓热衷的反腐及情感线,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唱西皮二黄的一朵

作者 : 毕飞宇

《唱西皮二黄的一朵》是著名作家毕飞宇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毕飞宇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地球上的王家庄》《唱西皮二黄的一朵》《蛐蛐 蛐蛐》《卖胡琴的乡下人》《哺乳期的女人》等。

最近更新 2019-11-21

霜叶红似二月花

作者 : 茅盾

瑞姑太太的到来,使得张府上那种枯燥沉闷的生活起了个波动。从老太太以至恂少奶奶,都像心头平空多出了一件什么东西,洗一个脸,开一顿饭,也像比往常兴头些了;可是兴奋之中,不免又带几分不安,似乎又怕他们自己向来不敢碰触的生活上的疮疤会被心直口快的姑太太一把抓破。

最近更新 2019-11-21

沉重的翅膀

作者 : 张洁

《沉重的翅膀》基于对生活现实、改革进程的感受和认识,作者重彩浓墨地描绘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悲壮斗争,着力表现他们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揭示他们不仅不向直接的对立面妥协,而且还敢于在旧习惯、旧观念的包围中高高举起标新立异的旗帜,义无返顾、一往无前的精神。《沉重的翅膀》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高层领导——重工业部正部部长间围绕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展开的一场“鏖战”为主线,自上而下地表现该部、部属曙光汽车制造厂及其基层班组的整顿、改革,笔触所及,从人物的世界观到方法论,人物间的政治关系至婚姻家庭关系,从政治、经济领域至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种种问题,同时,还顾及到方兴未艾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在如此纵横挥洒的艺术描写中,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力主改革的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及其对立面,重工业部部长田守诚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揭示了“蝉蜕时的痛苦”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题旨。

最近更新 2020-06-25

尾页

输入页数

(第21/60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