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西德尼·谢尔顿
这本书是西德尼·谢尔顿所著侦探小说《午夜的回忆》(Memories of Midnight)的另一个译本。谢尔顿最值得期待的续篇。在《午夜的另一面》里,他们上演了终极的爱情、欲望和死亡游戏。如今,幸存者们将在《子夜的回忆》中展开最后的较量。死里逃生的凯瑟琳,醒来时已经失忆。她感激不尽地接受了大亨的安排,浑然不觉自己正陷入另一个残忍的复仇陷阱。为了掩盖真相,大亨誓要除掉所有知情人。随着凯瑟琳逐步恢复记忆,她的存在就是对大亨最大的威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莉莎·克莱佩
裴莎莎在乡间木屋的庇护之下,用文字创造梦想。可是好奇心把这个端庄、有教养的淑女带出她安全的窝,走进柯瑞克那充满危险的世界。英俊粗犷的柯瑞克来自贫民窟,却变成伦敦最有名的赌博俱乐部的老板——其间的奋斗,让瑞克富可敌国,但他的个性却也愈加刚硬、多疑。而今责任迫使他允许纯真的莎莎走进他的世界。但在笼罩着阴影、财富来源千变万化中,连端庄、古板的“乡下老鼠”也可以被改变成令人屏息的尤物;而激情的力量和爱的承诺可以撼动一个充满戒心的赌徒……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森村诚一
胸怀野心到达东京希望出人头地的宫地杏子、浅川真和军司弘之成了共患难的朋友。两年后浅川真在新宿被杀,犯罪嫌疑人军司弘之下落不明。警方同时发现了线索:宫地杏子和一男子过从甚密,因此受到警方的怀疑。但经过调查,这名男子在浅川真被杀时在一间屋子里无法外出。令警方不解的是为什么浅川真被杀。书中描写了日本的年轻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经不起利益的巨大诱惑,为贪图名利而不惜杀人越货。其中还描写了年轻人情感的纠葛、矛盾演化的复杂心理过程。本小说在日本被称为森村诚一“纪念碑性的作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森村诚一
东京女职员裕希子原来有个恋人,那个恋人被公司老板的女儿看中,就弃她而去。裕希子痛苦万状,决定参加“欧洲名胜23日游”。在旅途中,突然发生酒瓶掉落事件,差些砸死旅客矢村。裕希子意识到这次旅行团中必有凶犯混入。随着旅行团经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点,一件又一件离奇的事令裕希子百惑不解。他们中有的人因为厌世而想自杀,有的人身上有隐情,有的夫妻是老夫少妻,那个女的像艺妓。在罗马,旅游者遭日本浪人袭击;在巴黎,又有人被推下火车。一波未平,又起一波,高潮连台,悬念迭起……旅行结束了,裕希子也走出了生活的阴影,生活对她又充满了阳光。这篇小说在情节上是一环扣一环,令读者欲罢不能。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森村诚一
《分水岭》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各不相同。秋田和大西曾是一对生死与共的好友,由于彼此生活经历相异,对战争的态度也就截然不同:大西埋头于研究,竟为军火企业研制高效烧夷弹、致幻毒气弹,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得力工具;而秋田由于深受原子弹之害,竭力反对这种不人道武器的研制。于是,友谊与信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成为贯穿本书的中心矛盾。祥子和香澄是不同阶层的两位日本妇女,由于祥子出身富商家庭,从小养尊处优,对待恋爱问题上,显得任性、高傲,在婚后也无法获得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香澄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涉世不深,最后在这污泥般的社会底层,为生活所迫当了酒吧女郎。她率真的感情屡遭侮辱玩弄,几乎绝望,虽遇到秋田这个正直、善良的医生,但仍逃脱不了被黑暗吞噬的厄运。小说中鞭挞的反面人物绪方和大原,着墨不多,却刻划得淋漓尽致,具有一定深度。经理绪方自父辈手中接过企业,成为企业中的独裁者,为了适应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他利用提职升级等手段让大西为他秘密研制毒气。法律、道德与金钱、利润相比,在他眼里前者不过是一纸空文,为牟取暴利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一旦大西拂逆他的本意,丧失了能利用的价值,就开除大西,杀一儆百,奸诈狠毒,可见一斑。大原本是个小职员,是一个被金钱蛀空了的躯壳。为了往上爬,竟娶了个毫不投合的阔小姐,迎合上司不惜去干收买活人作试验的人贩子勾当,活生生地勾划出一副泯灭天良的小丑脸谱。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个人微弱的力量跟代表整个统治者利益的财阀去较量,最后当然只能招致失败,这就是构成这部小说的主题。本书的最后部份,写到秋田“自愿”作毒气弹的人体试验,以死来抗争,同时也为他即将分娩的妻子留下一笔度日的生活费。虽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但终于使大西的良心深受谴责而醒悟,亲手去毁坏自己制成的毒气弹并因而中毒致疯,被公司开除,坠岩身亡。小说最后悲惨的结局,也是在这种社会里不可逃脱的必然结果。正如作者在小说开头和结尾处以辛辣的笔调所写的那样:“这种事在偌大的都市里,真是稀松平常,司空见惯。”本书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感人肺腑,读后掩卷,发人深思,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小说具有文学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不失为森村诚一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力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居斯达夫·福楼拜
福楼拜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福楼拜于1845年5月开始创作《圣安东尼的诱惑》。至1849年,福楼拜写了三个文本,其中有几个选段分别于1856年和1872年发表,最后于1874年定稿出版。作品是以剧本的形式写成的,细致地描述了圣安东尼一生中的一个夜晚如何面对各种严酷的诱惑。《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说:福楼拜在写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他早就立志要给法国写出一部像《浮士德》那样的作品。1874年出版的《圣安东尼的诱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作者通过中世纪圣·安东尼克服魔鬼种种诱惑的传奇故事,说明科学与宗教是并行不悖的思想的两极。1846-1849,1856和1870年福楼拜曾数易其稿。四个改写本表明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1849年的本子受斯宾诺莎的哲学影响,是虚无主义的。第二个本子内容不变。第三个本子表现出前几个本子所没有的宗教感情。”《圣安东尼的诱惑》,从青年时代开始,一直到晚年才得以完成,确实如福楼拜自己在1872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的:“这是我的毕生之作,因为构思来自于1845年在热那亚勃鲁盖尔(的绘画),且那时以来,我就从未停止过对这问题的思考和有关的阅读。”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简·奥斯汀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表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理智与情感》里有几个妙趣横生的戏剧性场面,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被称为简·奥斯丁绝妙的讽刺章节。第二章,约翰·达什伍德夫妇在谈论要不要资助继母和三个妹妹,一个强词夺理,一个言听计从,短短一席对话,两个冷漠自私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十四章,这对夫妇破例宴请约翰·米德尔顿夫妇,这里没有出现别的贫乏,唯有言谈是贫乏的,作者仅仅抓住区区两个小话题,便把书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弱点暴露得淋淳尽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高尔斯华绥
《苹果树》(1916)是一幕爱情悲剧,描写一个大学毕业生赢得了一个农村少女的纯真爱情后又将她抛弃,致使少女心碎,殉情自尽。它主要是采取回忆的手法,缓缓写来,舒婉从容犹如一篇田园牧歌式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但蕴含着男主人公无限的惆怅、哀怨和悔恨。高尔斯华绥在这部作品中着力施展了小说创作中的景色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两项技巧,不仅笔法细腻、逼真、生动,而且达到了高度的情景交融。树木花草、飞鸟鸣禽、山石溪水、白昼黑夜、太阳月亮和星星,无不活现主人公的感情色彩,简直叫人分辨不清究竟是大自然诱发了主人公的感情呢,还是主人公的感情传染给了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有力地烘托了青春和爱情的美。而且这篇小说中的大自然之美带有一种朦胧神秘的色调,似在梦境、仙境,甚至魔境,暗示了这场爱情必将在现实中幻灭,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气氛。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是英国近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高尔斯华绥中学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学法律,但他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所以学成之所没有去充任律师职务,而是去周游世界。在旅途中他认识了出生波兰的著名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受其影响,从此踏上了文学生涯。高尔斯华绥一生创作了一系列以英国整个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小说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他强调作家应该真实地描写生活,让读者自己作出判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性格,创造了栩栩如生的福尔赛世家群像。他的作品语言简练,确切而富于形象性,是英国近代文史上一位具有优秀文风的大师。1932年,高尔斯华绥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家奖。高尔斯华绥不仅是个多产的小说家,而且是个多产的戏剧家。此外,他还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乔治·马丁 加德纳·多佐伊
如马丁所说,《战士》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杂货架。是的,它不仅包含科幻小说、奇幻小说,还包括一片西部小说,几篇历史小说,几篇主流小说和几篇无法给予标签的作品,虽由不同领域的作者创作,但它们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战士”(士兵或勇士)。枪手、城市英雄、特警、希腊方阵兵、罗马军团兵还包括女战士等等,都是故事中的主角,他们来自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给我们展示了不仅是拯救世界、挽救生命、奋勇杀敌、为国争光的英雄战士,还有救赎灵魂、坚持信仰、坚守责任、固守尊严的平凡勇士。他们可能让你忧也让你笑,有的振奋人心,有的却揪心难过,可这不正是马丁的目的么?
最近更新 2021-06-06
作者 : 安德烈斯·巴尔瓦
暴力无法摧毁的,爱可以。“那渴望如同一把巨大的刀子,而我们则是刀柄。”巴尔瓦不需要任何写作上的建议,他早已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本书收录了巴尔瓦广受赞誉的中篇《小手》与中篇集《正当意图》中的四篇小说。五部中篇的形式不同,题材各异,叙事颇具原创性,风格也难以归类:一个在孤儿院被杀死的小女孩,一个离家出走的厌食症少女,一个深陷婚姻危机的马拉松跑者,一个静静看着母亲走向死亡的女人,一个突然意识到和年轻情人年龄差距的同性恋老人。从童年、青春期、中年危机到衰老与死亡,从友谊、亲情、爱情到背叛与仇恨,从孤儿院、医院、公园、精神病院到马拉松赛场,从霸凌、厌食症、原生家庭、爱无能到婚姻危机……恐惧与孤独,暴力与反抗,自毁与受难,在巴尔瓦的五部中篇小说中纤毫毕现。像让·科克托《可怕的孩子》一样诗意,像威廉·戈尔丁《蝇王》一样残酷。巴尔瓦对残酷现实的处理不是单纯地揭露或抒情,而是调用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文学注入了全新的视角,也引领读者进入更加幽微的人性深处。“用外科手术般精准的笔法,刻画各种执念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正是巴尔瓦那些引人入胜又令人不安的故事的实质。” 难得的是,巴尔瓦的超高清细节描摹并没有使事物的轮廓变得模糊,恰恰相反,“他精确地定义了笔下的一切,从而使得世界变得可以被理解”。《小手》以爱之名,孤儿院里的女孩们在游戏中杀死了她的洋娃娃,然后杀死了她。“或许,她也跟我们一样,爱着某个人,却对自己的爱束手无策,只能哭泣着远离;或许,在她的仇恨之下,也有一只为爱歌唱的小小歌队,让她窒息;或许,她正窥探着自己爱的阴暗面,就像从火车的小窗看外面的风景一样。这可怜的、饱受爱的折磨的邪恶女巫。”《血缘》离开家已经几年了,也结了婚,生了孩子,但她还是不知道该拿对自己母亲的同情怎么办。“所有的死亡都会将记忆留存在一两个它曾触碰过的物体上,一瞬间,它们就变成了一种象征,似乎死亡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周围的事物清空,再用死亡将其填满,赋予其另外的含义。”《消磨》她梦寐以求的不过是两个人坐在湖边,什么都不吃,也没有人告诉她要吃。“萨拉在自认为熟识的世界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与禁食带来的快感相比,饥饿所带来的不适就像是一份微不足道的贡品,换来的却是世界变得可以忍受。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一场与所有人的战斗,而吃东西只是一种必要的恶行,一种令人生厌的生存义务。她渴望消失,渴望变小,小到一只能够从门下偷偷遁走的小虫,小到一粒尘埃。”《夜曲》一个像他这样的56岁老男人会疯狂爱上一个21岁的男孩再正常不过了,反过来却让他倍感荒诞。“我说你不懂我,是因为你就是不懂我,你能懂我什么呢,你需要独自生活二十年,身边没有任何人,才有可能懂我,你活过的这些年里,我几乎都是一个人过来的。你想过这些吗?”《马拉松》马拉松占据了他的一切,有时他也会因为忽视迪亚娜而内疚,但跑起来就会彻底抛在脑后。“那个他必须在马拉松中战胜的男人只不过是他自身的延伸,是他以前的生活与现在的荒诞生活抗争的延展。如果他能承认这一点,或许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简单。他不能。女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他感到一种聚集在喉咙处的焦灼,他迫切需要出去跑步,需要听到脚步落在公园地上的节奏。他想象着马拉松的开始,想象着起跑的枪声在一瞬间使他的血液凝固又沸腾。女人不复存在。世界不复存在。”
最近更新 2022-10-12
作者 : 查克·温迪格
“末日风暴就要来了,我的女儿,你逃不掉的……”神秘暗号,蝎形文身,通过碰触即能置人于死地的十岁男孩,为爱欲而沉沦的疯狂少女……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一个巨大而危险的旋涡,就像一场必将降临的末日风暴。拥有死神之手的米莉安,又能否在这场风暴中惊险逃离,获得新生?《知更鸟女孩4末日风暴》像一杆上了膛的枪,犀利的文字和紧张的情节,如一颗颗飞快的子弹射入你的脑中,激烈而过瘾。——《出版人周刊》在米莉安灰暗颠沛的人生中,只有温柔善良的路易斯可以给予她丰沛的爱与情感。可是在她鼓起勇气给路易斯打电话时,他却说:“米莉安,我遇见了一个姑娘,她叫萨曼莎,我们订婚了。”还有什么比这种更让人无望的吗?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米莉安握住了萨曼莎的手,脑海中却呈现出一幅令她万分惊恐的画面——订婚之夜,萨曼莎的脖子却被一双手紧紧卡住,直到慢慢没有了呼吸。而这双手的主人,竟是路易斯!在这场末日风暴里,当你唯一所爱的人也开始面目模糊,真假难辨,来自于人性的拷问才刚刚开始。——《纽约图书月刊》“知更鸟女孩”系列前三部里,米莉安作为一个拥有感知他人死亡的独特存在,总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似乎是冥冥中有强大而未知的力量在保护她。然而,在本书当中,法则正在改变,所有人都变得陌生而危险,黑暗即将降临。希望你能在知更鸟的鸣叫中找到逃生的方向,当然,这并不容易。——英国《卫报》
最近更新 2022-12-06
作者 : 梦枕獏
“一起去吧。”“唔,嗯。”“走。”“走。”故事就这么开始了。人啊,从出生那一刻起,直至老了、死了,都一直维持着人的外貌。但我们的心,却像蝴蝶一般,会从微小如毛毛虫开始蛹化,这都是因为这世上的所有东西都上了咒,一点一滴地将有所变化……安倍晴明、源博雅与蝉丸师父一行人驾着小舟在琵琶湖上赏月,但突然吹起的一阵风将小舟吹向远处,原来是泣泽女神有难前来召唤!深秋时分,一棵,违背季节盛开的樱花树发出朦胧亮光,树洞中充满香气的桃子香气居然让因病奄奄一息的孩子日渐康复,但却有名老妪前来苦苦哀求归还?渔夫鱼丸受托连续八天将空船驶向湖中,船却在看不见人影却犹如有人上船似地变沉重,没想到这些隐形船客居然与神明有所关连?多世轮回的青蛇,就是为了找到朝朝暮暮思念的情人,但她心底却有如苦涩肉瘤一般,已经凝结成疙瘩的情感。已经分不清到底是怨恨还是憎恶,或是情爱……
最近更新 2023-02-05
作者 : 阿兰·德波顿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村上春树
本书是作者199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共6篇,均富有趣味,可读性强。如《电视人》写几个像根据正常人缩小复印出来的小人“电视人”大模大样闯私宅、闯公司的故事。《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写一个在恋爱问题上“理智”得古怪的女孩,她爱上了她的男同学,却不肯和他结婚,理由是按“世间的一般潮流”,女人应该“和年长几岁的人结婚”。同时,她却和他预约了婚后的幽会,理由是“以处女结婚,婚后再无须处女了”。结果,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他却再也热不起来了。《眠》写一个已婚女子整整失眠了一个月,她却品尝到了失眠的快意,因为“人生扩大至了三分之一”。本书体现了作者卓越的想象力,各篇无不出人意表,想落天外。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约翰·莱斯科瓦
情侣宣誓终生相守,医生宣誓救死扶伤,法官宣誓诚实公正!但,撒旦的诱惑总是难以抵挡!被《今日美国》誉为“最好看的法庭程序小说”!神奇律师揭开医疗腐败内幕,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超过2500万册!主要内容:蒂姆·码卡姆是旧金山一个医疗集团的CEO。一天,他在自家社区内被一辆行驶的汽车撞伤,继而死在自己领导下的一家医院里。不久,蒂姆全家遭人灭口,无一幸免。警官阿布·格里斯基将嫌疑目标锁定于主事医生艾里克·肯森,认定其具备作案时机、手段和动机,难逃干系。肯森的辩护律师迪斯马斯·哈迪既担心输掉官司,又不想失去格里斯基这个多年挚友。然而,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和医疗内幕的曝光,更大的危机正在等待这一对矛盾的好友。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