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袁腾飞
“塞北三朝”是三个少数民族开创的政权,它们各自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系列作品沿袭袁腾飞轻松幽默的“史话体”风格,以大家都熟悉的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讲述的起点,穿针引线般地将辽、西夏、金的历史肌理层层解析,让读者快速进入并深刻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神秘历史。读者徜徉其中,仿佛乘着时光机穿梭到已逝的历史现场,又仿佛一幕幕历史话剧就在自己身边上演,辨不清自己是今人还是古人。本书经作者本人及相关专家精心修订,晓畅、活泼,严谨、科学,是白话文以来全面系统解读塞北三朝的最新力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袁腾飞
“塞北三朝”是三个少数民族开创的政权,它们各自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系列作品沿袭袁腾飞轻松幽默的“史话体”风格,以大家都熟悉的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讲述的起点,穿针引线般地将辽、西夏、金的历史肌理层层解析,让读者快速进入并深刻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神秘历史。读者徜徉其中,仿佛乘着时光机穿梭到已逝的历史现场,又仿佛一幕幕历史话剧就在自己身边上演,辨不清自己是今人还是古人。本书经作者本人及相关专家精心修订,晓畅、活泼,严谨、科学,是白话文以来全面系统解读塞北三朝的最新力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统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与南下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红一、四方面军为何在短暂会合后分道扬镳;张国焘是否曾发出“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西路军为何在河西走廊遭受失败……书中真实地披露了长征途中这一段极其复杂而难忘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袁腾飞
本书除了电视播出的内容之外,还插入了大量的旁白,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钱教授序中云:腾飞兄所讲的两宋史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的……“两宋风云”的纷陈精彩,一定能够吸引青年学子发愿投身建立新宋学的伟业。作者在后记中说,“汉唐是可敬的,明清是可怖的,而两宋是可爱的”,于是讲了《两宋风云》……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年代:宋朝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在位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富庶繁华,据现代专家统计,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当时世界的80%,是明朝的10倍之多。文化高度发达,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在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一举灭亡了北宋,两个皇帝都被掳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于是,康王赵构即位,率残部南迁建朝,史称“南宋”。那么,富庶繁华、高度文明的北宋,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而“亡国之君”宋徽宗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构被后人讽刺为“逃跑皇帝”,他真的是一个懦弱无能、贪生怕死的人吗?既然作者说两宋是可爱的,那它究竟可爱在哪里呢?一提到宋代历史人物,我们常常对秦桧的阴险狡诈而咬牙切齿,对岳飞的精忠报国而万分敬仰,更对他被冤死而忿忿不平,然而,这些绝非偶然;这是为什么?还有,高逑大家都知道,是个大奸臣;可您知道吗?在“北宋六贼” 中,高逑根本排不上号。本书将为读者揭开这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蔡东藩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南北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一百回,作者论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李晓杰
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占主导的意见认为,行政区划始于大禹时代:《尚书‧禹贡》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岛: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随着朝代更迭,疆域变迁,行政区划也不断变化。秦汉设郡县,唐分道,元置省,一朝有一朝的状况,一朝有一朝的对策,区划总归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最近更新 2021-03-21
作者 : 雾满拦江
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虽然书中屡次描写烽火连天、千军万马厮杀的惨烈场面,然而不动声色冷幽默的叙述方式,却让读者在爆笑、狂笑、讪笑之余倍感沉重。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德刚
袁氏当国,袁后中国,几乎封尘的遗稿,劫后重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因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还是一个可以号令全国的政府。地方军头还不能目无国家法纪,随意横行的。野心政客虽然也难免结党营私,但是在大一统的国家之内,纵横捭阖,多少还有些顾虑。可是到袁氏一死,那才是真正的王纲解纽,全国皆兵,政客纵横,中国近现代史才正式进入一个所谓“军阀时期”了。一念之差做皇帝的袁世凯,闻国会而头痛色变的段祺瑞,全无班底的孤家寡人黎元洪,貌似菩萨浑浑而有机心的辫帅张勋,天生领袖文盲大总统曹锟,锋芒毕露的“飞将军”蔡锷,早年当“胡子”最后主政中枢的张作霖,内战绝不再打了的张学良,善于观风的山西阎锡山,全国知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纵横捭阖的老政客孙洪伊,旧式官场代拆代行的徐树铮,手无寸铁的梁启超,疯名远播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唐德刚故世之后,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开始整理他留在纽约的手稿、论文、诗词、书信等资料,首先把其中若干遗稿重新编译,终使本书得以问世,唐德刚“民国通史计划”因此呈现“民国史军阀篇”。全书分为“袁后中国”、“段祺瑞政权”与“外篇:民国史军阀篇余绪”三部分,主要描绘袁世凯死后的政治乱象,阐述北洋军阀和政客的争权夺利,实力派段祺瑞脱颖而出,掌握大局的经过,综论黎段府院之争、参战案、宣统复辟、孙中山南下成立护法政府等历史问题,兼而探讨桂系、奉系军阀的兴衰始末。作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言人所未言,值得细读。
最近更新 2020-07-29
作者 : 阎崇年
《大故宫》为阎崇年潜心三十年之作,同名电视节目将于2012年2月24日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为该节目重点打造的年度节目,播出时间将跨越全年。《大故宫1》以全新的“大故宫”概念,首次打开故宫外延,将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与相关坛庙寺院、皇家园林、行宫寝陵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帝王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宫廷建筑、国宝文物、中华民风等,实为生动可读、耐人寻味的“故宫百科”。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吴蔚
走进大宋王朝,探访江山图治,解读10-13世纪的中国社会!追索史海遗留的蛛丝马迹,还原千古谜团掩盖的真相!斧声烛影,狸猫太子,靖康之耻,泥马康王……从容间,向历史深处挖掘人性本质。全篇犹如大海,表面波澜不惊,其实暗流汹涌,一种深重的历史感,在心底交迫而来。在宋朝的十八个皇帝中,有八个皇帝没有亲生儿子继承大统。即使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亲生儿子。竟然也是兄终弟及,其后由弟弟赵光义即皇帝位。终宋一朝,非皇帝亲子即位的比例竟然高达百分之五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宋朝始终没有出现大的传位危机,且较之其他朝代,后妃干政、宦官擅权等现象也要少得多。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罕见的,不由得不令人惊讶。不过,只要透过表面现象往里看,便会发现宋朝皇室有许多诡异难言之处,为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否则也不会有“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的背后,显然隐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宫闱秘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如何治国?如何做人?孔子说:仁。孟子说:义。墨子说:公平正义。杨朱说:我一毛不拔。庄子说:我的人生与你无关。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荀子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韩非子说: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人性善还是恶?王要仁慈还是法治?社会公平能够实现吗?儒、道、墨、法,先秦诸子三百年大辩论,请看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缉《乱世烽烟》。《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鸣
本书力求从晚清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视角,重新审视戊戌变法。侧重点有三:一是当时的帝后政治二元结构;二是满人政治;三是变法的操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有什么意义。作者另辟蹊径地讲述了“旗下闲人政治”、士林的政治习惯、清朝政治的“补丁传统”等诸多因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对西太后及洋务派的表现、学习西方过程中政治操作的变形、老百姓对变法的观感等问题,也有独到诠释。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蒙曼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在中国历史上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尽管如此,它却拥有非凡、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与短命、暴虐、造反并存。杨坚,大隋王朝的缔造者,生在寺院、由尼姑抚养长大;年仅十四岁就步入仕途,凭借特殊手段快速攀上权力核心;不到四十岁时,再次通过特殊手段,从皇帝女婿死后的孤儿寡妇手中夺取皇权。改朝换代,这事儿在南北朝时期早已司空见惯,两百年间多少帝王将相奢望将乱世终结,却都抱憾失败,但是,杨坚成功了。历史上的隋文帝当时还是皇帝新人,却兼用武力与计谋分裂突厥帝国,取代其东亚霸主地位;随后,世人再次见识到他的霸主威势,大隋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消灭南陈,统一天下。以霸业而论,他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最近更新 2021-06-17
作者 : 雾满拦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皇朝,清朝的历史,深深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从清兵入关到宣统退位,近300年的历史是如何演绎的?大清国的权力舞台上,12对对手相继粉墨登场,他们如何改变历史,又如何被历史所改变?“幽默讲史”第一人雾满拦江挖掘最新史料,列举12对对手,管中窥豹,道尽清朝历史的所有隐秘,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大清国。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