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雾满拦江
本书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 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熊逸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过去强调“中华文化”的优点与特色不同,作者的着力点在发掘人类文化本源的共同之处,演变的结果和过程或许不同,但蒙昧初期的人类,却拥有几乎共同的规范。视野宽了,结论自然出现,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数学推导地球是圆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来,没有别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七缉《安史之乱》。《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江城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一套全面、真实、幽默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因此,《历史深处的民国》是当下中国数千万“民国迷”了解民国、认识民国的不二选择。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中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3重生”以国共合作北伐为开端,描述了近代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统一再度分裂,最终走向统一的错综复杂的历史。重点突出了1931 到1945 年十四年间英勇抗战、抵御外辱的历史风云人物,以激越悲壮的语调讲述了以黄埔军人、地方热血军阀为主体的铁血军人们的英雄豪情,以幽默深沉的笔法还原了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张学良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再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奋起自救的精彩往事。书中精彩语录:●唐继尧在得知孙中山病危的消息后,就没能按捺住自己骚动的心:机会来也!环顾四方,试问天下英雄,谁比我唐继尧更有资格接过孙中山的大旗!●权力,堪称悠悠五千年天下第一的绝世武尊。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所以几千年来,人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力与利益的游戏。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游戏的最终获胜者。但他们不知道,在权力的游戏中,绝不会有永远的胜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脑袋空不要紧,但千万不要进水!不幸的是,这位韩复榘,就是一个脑袋爱进水的神人。这老小子还以为现在的情势是自己人玩内战,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没有,在日军杀将过来时居然违抗军令,放弃黄河天险,不战而退,转瞬间山东大部失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依靠屡败屡战的勇气、长达八年的坚持,付出高昂代价换来的。正因为中国人素来弱小,正因为中国人素来不团结,才使得抗战最后的胜利显得那么弥足珍贵!●一切皆成过眼烟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蓦然回首,已是六十载的沧桑,是非恩怨早已随风吹雨打远去。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双雄逐鹿背后其实是各自追寻的家国梦想,理想实现者固然伟大,金陵梦碎者亦不失为英豪。●老百姓真正盼望的是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整部民国史,充满了老百姓的血泪和呻吟。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大地能就此不见兵戎,不动干戈,才真正是民族之幸、苍生之幸!幸而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一百年前那个任人敷衍、任人欺辱的国家,全体国民的奋发和付出,几代人的忍耐和努力,终于换来了今天的底气。之前的血债都会让侵略者们吐血来还。●请朋友们记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在天涯还是海角,中国是唯一一个靠得住的、可以保护中国人民的国家。随着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这个能力还会越来越强。我很庆幸生于此时,能够跟伟大的中华民族一起经历复兴时代。愿你我有生之年,再见中国君临天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将和您一起了解我们民族的青春期——东周时期。去看看那些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美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二的人臣,力挽狂澜的使节,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刺客们为了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选择了杀身成仁。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比荆轲更悲壮的刺客——聂政,他因感念严仲子的看中和赏识而出山,事成之后,惨烈的割掉了自己的面皮,又挖掉了自己的眼睛,最后甚至剖腹挑出肠子,只为掐断了线索、隐藏身份,不连累自己的雇主和亲人,作为一个“刺客”,他的“活”实在干的漂亮。那时候的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刺客、情人、战士,还是人臣、使节,都真性情、真血性,讲义气,重承诺,行之有礼,言之有情,进退有方。就是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定下了基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费正清
《观察中国》中论及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往,记录了费正清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敏锐观察和精辟分析。全书共收文26篇,分成五辑:一、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扮演的角色;二、中国革命的领袖们;三、中美邦交恢复正常化;四、文化大革命的弊端;五、美国访华人士的观感。费正清表达了一个美国学者的独特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萧乾在中文版序言中写道:“《观察中国》是15年来费正清在美国报刊上所发表的关于中国论文的结集,记录了他对近、现代中国局势的观察及评论。不同于一般外国人的评论中国著作,他一向以历史学家的眼光,透过中国数千年的演变,来分析、评论当前所发生的一切。这是对我国感悟最浑厚而成见最少的一位正直的美国学者的论著。无论如何,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蒙曼
西方权威学者迈克尔·H·哈特认为,在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个皇帝,第一是秦始皇,第二就是隋文帝。但是从他们的功绩来看,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无疑是隋文帝杨坚。他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以隋朝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然而,《隋书》认为,隋文帝杨坚“好为小术,不达大体”,这是为何?毛泽东评价隋文帝的做法蕴藏大乱,这又是为何?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2011年最强人气讲史名家蒙曼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以蒙曼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大隋风云》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风格通俗严谨,轻松易懂。全书具备专家功力、通人见识、文士笔法三大特点,史料翔实,分析严谨缜密。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分析让人感到深刻真实,令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最近更新 2021-12-20
作者 : 易中天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司马光 柏杨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缉《五代十国》。《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武国友 李倩
1931年9月18日,深夜10点20分,月黑风高。关外的夜晚已是秋风瑟瑟,落叶飘零。南满铁路奉天(沈阳)车站以北8里左右的柳条湖地区,疏星点点,长空欲坠,黑沉沉的高粱地一望无际。“轰”的一声巨响,火光、浓烟、灰土腾空而起。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后,仅4个月又18天,东北大好河山尽入敌手,我3000万同胞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惨遭蹂躏与涂炭。“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的发展迅猛异常,曾经达到30万之众,在艰苦的条件下,以血肉之躯同装备精良的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路卫兵
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透过这些语录,可以看到这段历史的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师永刚 刘琼雄
中国画传风潮开启人师永刚,将历史中扮演重要脚色的名词、行动一一以多元角度附上新一层的当代阅读意义。“历史说明书”或是“历史概念书”让过去以狭隘政治角度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我们,及对中国共产党没有历史包袱的六、七年级生,可以有再一次不同的阅读经验和历史感受。接续之前《切.格瓦拉画传》的编辑模式和美编格式,《红军》将再为当代历史阅读,启发另一层次的深探。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它以关注细节、散点式的记录方式为主,涉及了许多以往未曾涉及、关注的内容,诸如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历、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等等。“红军这个词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具备多种解读的意义。70年前的故事,对于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所谓的解密或者猎奇。红军的历史细节非常重要,但放在全球化的当下,我们纪念70年前的这支军队,那些理想者,过多沉迷于揭秘之类的事件,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东西。”师永刚说。红军 (1934-1936)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一段时期,关于共产党的红色军事力量在中华民国逐渐退出主流话题。但是后来的结果与中国在20世纪后半的命运,却全系在这一场现在看起来艰难雀又浪漫的一次旅行。读者藉由此书有机会再度来到有关红军的回忆中。这次的旅行,或者更贴切地称为流亡,曾有人认为远胜于历史上的所有的征程,更是军事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路上的点点滴滴,每一项细节都是认识这个旅程必要的一块。散点式的纪录方式与大量的图片史料,帮我们重建历史现场的想象,也触碰到了许多以往我们未曾关注的部分: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例、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红军在70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中间,成为一个有趣的纪念对象,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90岁、80岁、70岁、60岁、50岁、40岁、30岁、20岁、10岁。这样一个年龄的纵深与横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传统与现代共存,丰富而复杂,单纯而且充满朝气与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什么会同样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集体共存的密码?在这条寻找生存的路上,毛泽东与他的队伍,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方向,整整两年,付出了十多万人的生命,才决定了这条路的终点,或者起点。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类群星闪耀”,那些星辰正在1930年代的中国闪耀。70年后的今天,在所谓的“历史方向感”里,在所谓的全球化状态下,我们仍然在历史地图中透过这支军队的红色色素,辨认这条1930年代行进路线的方位和经纬,并试图努力地回到常识。作者简介:师永刚,生于1975年,1986年军校毕业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从军15年升至副团长。画传创始者,《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的《蒋介石画传》《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三毛私家相册》》、《红军1934-1936》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超过百万套。畅销书《蒋介石:1887-1975》上下卷、《雷锋:1940-1962》作者。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主编。刘琼雄:《城市画报》编辑总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杂志行业10年。2006年成为“iMART创意市集”发起及创办人之一,2008年成为公益组织“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发起人。2006年起陆续出版有《雷锋1940-1962》、《切格瓦拉语录》、《红军1934-1936》(合著)等书。现工作及生活于广州。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陈力舟
公元820年春,一个皇帝死了。公元821年春,一起科举舞弊案被揭露。公元822年春,发生了几起规模不大的叛乱。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晚唐是神秘而略带颓废的年代。那三个春天更是遥远而陌生,好象没什么可说的。可作者以三个春天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核心,抽丝剥茧地引导读者探索唐宪宗死因的几种可能,然后将舞弊案和叛乱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历史上最华丽的王朝是如何华丽地走向死亡?作者把三个春天联系在一起,以这种别致的安排提供了一个答案。为了交代历史和地理背景,作者还铺陈了长安的美丽和此前两百年风云变幻,结合那三个春天,演绎出“恢弘的一段家国演义”。书中的文字不拘泥于古代史籍,一面吸收学术新成果,一面引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鬼话,乃至《麦克白》这样的西方正典,力图以更宏大、更通透的视野,来观察一千年前的人和事。全书用词典雅、句法考究、文字浓艳,迥然不同于目前历史写作中流行的“水煮历史”、无厘头写法,作者以大散文的手法书写历史,使得纸面上“渐渐地,浮现出一个人歌人哭、不死不休的绮丽晚唐”。只有如此秾艳的文字,才适宜书写秾艳无伦的晚唐时代——在众多历史书籍中,这本书因此显出独特之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郑骁锋
《逆旅千秋》堪称一部小型的散文版中国简史,对中华历史重新进行了梳理与解读。作者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哲人、英雄、霸主、禅僧、大臣、宦官、文士、名医、改革者、守成者、起义者……散则独立成章,合则用大写意手法勾勒出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骨架。《逆旅千秋》并不着力于简单叙述,也不进行繁琐考证,而是在严守史实的基础上采取情境化笔法,用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思考那些曾经的岁月,深刻揭示了那些影响中华民族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基因。文风大气而深情,苍凉而雄健,带人入境的新颖写法具有很强的阅读快感。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在二十五笔淋漓的浓墨中终被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摇滚江山
匪越剿越多边情越御越急官员腐败,愈反愈腐加税如饮鸩,却只能靠它来解渴皇帝想励精图治,从政能力和品德人格却遭到怀疑文官与皇帝老是满拧,是体制惯性还是性格使然?频频临阵诛杀武将,有谁能体会崇祯内心的痛苦?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砉然终结,让人感叹,它为什么就遇到了这些个历史的死弯!看历史周期背后帝王的突围表演,叹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很麻辣的文风,很有趣的历史!本书不仅全面还原了崇祯这个生性敏感多疑,又自尊心极强的皇帝的一生心路历程,而且叙述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王朝天崩地解的那段令后人不胜惋惜的历史。作者以对史料细致入微的体悟,以活泼麻辣的文风,讲述了从1627年18岁的青年崇祯受命于危难之际,力图挽狂澜于既倒,到最后煤山自缢的历史悲剧。对这一幕幕在在皇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过程中上演的人间悲剧的真实还原,并非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给人以深邃的历史启示。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仰东
本书以笔记体的方式,记述了民国时期形形色色的个人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交游、爱好、性格、恩怨等诸多方面。书稿依据回忆录、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通过大量个体实例和细节,讲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整体上反映出民国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情。当中有大量出自名家的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也不乏对各类人物生活细节或生活习惯的细致描写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本书采用笔记体,为作者搜集改写的读书笔记,分门别类一则则列为长编,涉及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婚姻恋爱,吃喝玩乐,交际举止等。故可采用鲁迅“花边文学”之语,言之为花边历史,亦显出其八卦性质。文字轻松幽默,颇为耐读。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