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马尔克斯遇上大毒枭埃斯科瓦尔★马尔克斯历经三年走访,笔录的现实比“魔幻”更令人称奇★《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比我最离奇的小说还要离奇。——加西亚·马尔克斯★《卫报》“100本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多国大学新闻学专业必读书目★兼 具新闻记 者的详实细节与小说家的悲剧性视角,是二者的强强联合。——《芝加哥论坛报》.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豆瓣9.2分神剧《毒枭》主人公原型,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首领。他曾控制美国约80%的可卡因买卖,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七大富豪”之一,是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毒枭。因惧怕被引渡到美国,埃斯科瓦尔绑架了九名哥伦比亚记者和一位政要亲属,作为和政府谈判的筹码。加西亚·马尔克斯用诗人的视角、利落的笔法,记述了人质所受的严酷折磨,以及营救者与绑匪进行的匪夷所思的谈判。这部作品像电影般紧张激烈,充满悬念,有着新闻的严谨和令人兴奋的语言,是非虚构文学的典范之作。
最近更新 2021-10-03
作者 :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西德尼·谢尔顿
《天使的愤怒》(Rage of Angels)于1980年出版后旋即登上畅销排行榜榜首,并持续18周。连续上榜时间为42周。院高材生詹妮弗·帕克毕业后,信心十足地走上社会,满以为从此可以为主持正义大显身手。谁知,她渴望为社会寻求正义,社会却不是那么公正地对待她。后来,在律师亚当·沃纳等人的帮助下,她总算靠自己的才智慢慢地在法律界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声誉。可是詹妮弗的爱情生活是不幸的,在她知道亚当无法跟妻子离婚后,毅然离开了他,把全部爱心倾注在亚当留给她的孩子乔舒亚身上,一心从事律师事务。可是,一个杀人犯绑架了她的儿子,执法机构又帮不了她的忙。于是,她不得不求助于黑手党党魁迈克尔。从此,她陷入犯罪集团的掌握之中,无法摆脱,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乔舒亚身上,但不久乔舒亚又不幸丧生。后来她决心脱离黑手党,冒险救了处在危急之中的亚当,自己却倒在迈克尔的枪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兰德尔·华莱士
本书作者美国作家兰德尔·华莱士是夺得奥斯卡五项大奖且历经多年仍好评如潮的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的剧作者及小说作者,同时也是轰动一时的卖座大片《珍珠港》的编剧及导演.兰德尔·华莱士擅长驾驭宏大的历史题材.美国著名的《纽约人》杂志评论他将历史小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枯燥乏味、以罗列历史事实为主的研究充满了活力.人们在他的小说中见到的不再是史学书中干巴巴的历史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本书讲述了18世纪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传奇故事,他将小说改写成了电影剧本,由安吉莉娜·茱丽主演的同名影片将于2006年上映. 一七七四年的美国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生活在这片殖民地上的美利坚人不堪忍受来自英国的不公平待遇,正蠢蠢欲动地寻求独立。英国政府已经察觉到了这种苗头,因此请求当时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派两万名俄国士兵去帮助他们镇压美利坚人。对于野心勃勃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来说,这是她推行自己向外扩张的政策、将俄国提升到与欧洲传统列强分庭抗礼的地位的一个天赐良机。叶卡捷琳娜一旦出兵,美利坚的独立梦想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危急的形势,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智者富兰克林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派一名来自弗吉尼亚的骑兵军官基兰·塞尔科克去俄国,加入叶卡捷琳娜的雇佣军,帮助她镇压普加乔夫的起义,然后再设法接近叶卡捷琳娜,说服她取消派兵去美利坚的计划。对于在俄国举目无亲的塞尔科克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使命。他在俄国朋友戈尔洛夫的陪伴下来到了圣彼得堡,他所拥有的只有他的勇敢、胆识、正直、忠诚,他所面对的是老奸巨猾的英国驻俄大使,以及英国政府专门派来对付他的特工蒙特罗斯。他在这里遇到了欧洲不同国家的名媛淑女,个个丰姿秀逸,出身名门,对他也颇有好感,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对象却是毫无身份的下人(这当然是作者希望传达的美国式民主思想:不论出身如何,人都是平等的)。他顺利地加入了叶卡捷琳娜的雇佣军,靠自己的胆识和勇敢征服了哥萨克叛军,抓获了普加乔夫,而他自己却差一点命丧黄泉。他如愿见到了叶卡捷琳娜,却发现女皇对他另有所图,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情人,满足她的性欲。他只需顺水推舟就能得到金钱、名利、地位、权势。面对这一切,他该如何抉择……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川端康成
《东京人》是川端康成长篇小说代表作。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丧夫的敬子认识了岛木俊三和他女儿弓子。俊三的妻子因病长年在外地疗养,敬子和俊三便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家庭。敬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不但撑起全家开支,还承担俊三妻子的医疗费用,但俊三的公司却濒临破产。有一天,俊三忽然不告而别、销声匿迹。在有如两片破碎镜子一样重组的家里,敬子同她的亲生儿女、养女一道,在离合悲欢中体味着世间人情与善意,讲述着一个饱含爱与孤独的东京故事。
最近更新 2020-06-19
作者 : 列夫·托尔斯泰
本书为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所著《战争与和平》第一卷。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的时候,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毅然重返前线。最终为国捐躯,展现了俄国人不屈的民族意志……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歌颂了俄罗斯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投靠冷酷的舅母,但舅母无情地抛弃了她。她在一所慈善学校做了六年的学生和两年的教师。十八岁时,简·爱受聘到桑菲尔德府学当家庭教师,认识了主人罗切斯特。两人都被对方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于是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深深相爱了。正当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的前妻还活着。简·爱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于是选择了离开。后来,简·爱意外遇见了她的表兄妹们,并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一笔遗产。但她无法抵御对罗切斯特的刻骨思念,于是便回到了已经失去了财富、身体也遭到火灾严重摧残的罗切斯特身边,毅然跟他结婚。在爱的沐浴下,罗切斯特找回了幸福和健康。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西德尼·谢尔顿
《灭顶之灾》(《The Sky is Falling》)西德尼·谢尔顿第十六部小说,《天衣无缝》的续集,于2000年出版。温斯罗普一家五口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发生意外而死去。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他们的不幸而扼腕叹息时,思维敏锐的华盛顿论坛电视台著名女记者达娜却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她决心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本书通过对女主人公冒险经历的描述,揭露了西方上层社会及贵族阶层的种种丑行,并通过明快的节奏、紧张的情节、重重的悬念等写作手法,将西方政客的心理及行为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屠格涅夫
《贵族之家》1859年发表,为屠格涅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一种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本书根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屠格涅夫十二卷集》第二卷译出。
最近更新 2022-02-19
作者 : A·S·拜厄特
世界文学泰斗、布克奖得主拜厄特经典代表作“成长四部曲”第二部,中文版初次面世。(四部曲分别为《花园中的少女》《静物》《巴别塔》《吹口哨的女人》)1950年代的英国,一对出身于知识精英家庭的姐妹,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婚后,姐姐斯蒂芬妮的世界越来越狭小:充斥着丈夫的疲惫牢骚、婆婆的刻薄刁难、铺天盖地的婴儿尿片,却容不下一册心爱的华兹华斯诗集。她成了“妈妈”“奥顿太太”……却丢失了“斯蒂芬妮”。进入 大学后,妹妹弗雷德丽卡的生活越来越广阔:从巴黎到剑桥,从凡·高到莎士比亚,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穿越荣耀与羞辱,直抵未知之境。她战栗着,享受着,渴望着,精力充沛,绝不停歇。◆拜厄特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简直出神入化。在探索人物性格时,拜厄特的手术刀总是坚定而温柔的。她是一位满怀爱意的外科医生。——诺贝尔奖得主 托妮·莫里森◆不可思议,非同寻常,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形态各异的人物、丰富绮丽的语言。一部深刻之作,满溢着微笑与泪水,它将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布克奖得主 爱丽丝·默多克◆弗雷德丽卡聪明、易怒、聒噪,却令人钦佩。她的形象栩栩如生。我深信,只有非常优秀的小说才能唤起我对她的理解,而且她所有脆弱的愚蠢和错误判断,我也都曾经历过。——《独立报》◆拜厄特赋予万物的生动之光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爱上了语言。她对色彩的描绘让我激动到战栗。——《独立报》◆拜厄特重新定义了英国小说的高度!——世界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拜厄特是一位出色的作家,无论书写什么主题,都能不断地吸引我们。——《泰晤士报》◆我比拜厄特笔下的人物年轻不到10岁,我也生活在这些矛盾之中。——《7th Decade Thoughts》◆拜厄特的小说深刻、丰富、令人信服。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有缺陷的,有些角色尤其如此,弱点暴露无遗。书中的悲剧因为其可怕的平庸而更加辛酸。——《complete review》
最近更新 2021-02-02
作者 : 果戈理
本书作者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中的散文之父,正如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中的诗歌之父一样,他们两人一向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双璧。 果戈理于一八0九年三月二十日诞生在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大索罗庆采镇。一八二一年到一八二八年,果戈理在涅仁高级科学中学度过。这几年正是一八一二年卫国战争以十二月党人的失败为结束的枢密院广场事件激起民族自觉高涨和热爱自由的思想得到广泛传布的时候。这些思潮不可能不对年轻的果戈理发生巨大的影响。他从小就对俄国专制主义和封建农奴制度的残暴怀着刻骨的憎恨。这本小书里包含着果戈理的三篇小说:《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外套》和《塔拉斯·布尔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伊恩·麦克尤恩
★ 麦克尤恩盛誉之作,展现文明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困境,直击人性的懦弱、犹疑、自私与偏执★ 2017年同名电影由艾玛·汤普森、菲恩·怀特海德等主演,共同演绎一场“少年法内情”★第二届京东文学奖入围作品菲奥娜·迈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可她成功的职业生涯却无法掩盖家庭的不睦,长达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一名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时间在流逝,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一番恳谈触动了菲奥娜内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终,她的裁决将给两人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麦克尤恩在《儿童法案》中再次呈现了一个个难解的道德困境:理性压抑下的情感汹涌澎湃,一个偶然的选择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到底是尊重宗教信仰、个人意志,还是应该坚持生命至上?背负着文明社会的沉重枷锁,人性的天平最终将向哪一边倾斜?
最近更新 2022-03-08
作者 : 莉莎·克莱佩
迷人而绝望的柯玫娣为了逃避和她所憎恨的男人结婚,只好向这个她所惧怕的男人寻求保护。在纽奥良,这位英俊非凡、浑身充满忧郁气质的保护者魏迈斯,有着太多的传言--传说他无情、愤怒和阴暗神秘的过去。被情势所逼,玫娣嫁给这位危险的浪子,不情愿地成为他复仇的工具。但是,这位红发美女真诚的芳心,将会唤醒他内在的激情和柔情……孕育出美妙、狂野和真挚的爱。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西村寿行
日本警视厅缉毒高手越智,在妻子由纪和外科大夫由布偷情的现场枪杀了由纪,打断了由布的右腿,因此被捕入狱。狱中获悉女儿含辱自杀,便决意追杀由布,报仇雪恨。他与同狱犯暴力团头子大道寺策划了越狱大爆炸,从此便拉开了追杀的序幕。警方派最杰出的警官瓜生追捕逃走的越智,越智又依靠大道寺等两个暴力团的力量追杀由布,由布又得到了三个暴力团和武林高手的庇护,于是数者之间形成了连环的追杀圈。追杀!从天空到陆地,从地下到海洋,从用古老的柔道飞镖到使用现代的武器弹药,无所不用其极。追杀!由布逃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被称为魔鬼的越智,哪里就能听到魔鬼的脚步……一场场追捕搏杀,令人惊心动魄;一幕幕淫猥轮奸,令人目不忍视;暴力团的残忍、横流的人欲、冷酷的世态又令人寒心彻骨。从东京到北海道,处处林立着暴力和色欲的陷井,陷井的周围却长满了纯情的绿草、温馨的鲜花。大道寺命令爱妾阿紫为越智“服务”,阿紫渴求与越智同居,却得不到越智的爱;挚情的美由起用自己的酥胸肌体暖活了生命垂危的瓜生,并时时舍身相护;专门勾引别人妻女的由布无论逃到哪里都有女性陪伴,其中有仅为满足由布性欲的丑妇,也有与丈夫合谋寻求性刺激的女人,还有情窦初开的痴情少女。小说中即有恨的搏杀,也有爱的缠绵,有时刀光血影,有时又生死相助。生动的人物、怪异的故事、曲折的情节、紧张的节奏,催你舒卷,令你心弦紧扣,让你紧张得喘不过气,总想一口气读完,奇特的结尾又构成了强烈的悬念,令人回味无穷。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夏目漱石
主人公是猫。以猫的眼睛看世界,这在当时,在创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今天常有作品以外星人的视觉看地球人,同样反映了人间积习,没一副超越现实的视角就看不透彻。猫公很富于哲理,精干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例如: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他抨击社会,也见地非凡:……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不叫他们再见天日。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说不定当疯人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