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北村
中犹混血儿铁红口述实录,滇缅公路秘密史无前例大公开:信仰、爱情和战争直抵人性之旅所象征的公路上每个痛苦而深沉的灵魂。本书再现了我母亲(德国犹太人)所经历的那段著名的为躲避纳粹屠杀逃往中国的犹太难民潮历史。在滇缅公路母亲与中国父亲相识相爱和结婚,在中国遭遇了抗战、内战、土改,终因信仰差异离婚,携我回以色列,却卷入中东战争。母亲再嫁在中国认识的美军飞行号,移居美国。长大后我毅然回中国寻找生父,却在金三角的另一条公路上,遭遇此生最刻骨铭心的爱情,从毒品世界中觉醒的爱人罕为追求真理而献出生命,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三十年后我的儿子踏上了伊拉克战场,几乎宿命般经历了与我同样的困惑。本书取材于鲜为人知的真实背景和事件,涉及三次战争、三个国家和三代人,由三条公路串珠而成,作品通过对利益动机、意识形态动机和信仰动机逐层深入探讨了现代战争的本质,以及战争如何影响人生,爱情如何抵抗战争中的恶,展示了人类追求真理的勇气、难度和复杂动机。是中国第一部探讨冷战后全球范围战争性质变异奥秘——人类灵魂争战的作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曹文轩
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姐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日子如清水一般自然流淌。然而,有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群巨大的白矾,白矾下飘来了一群仿佛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他们初次相见时,彼此就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后来苦难而温馨的岁月中,细米一边在梅纹的引领下走向前方,一边开始暗恋着她的声音、她的举止以及她身上所有的一切,而她在那段孤独无助的时光里,似乎更深刻地陷入了一种对于细米地不可名状地眷恋。一种非恋情地恋情,在一个到处是河流与芦苇地水乡世界中令人感动地展开着,处处风采飘逸,处处诗意流动。小说深谙人的情感的微妙,写就了一段天地之间可以与日月同在的情感故事,以优雅的笔调完成了一个少年的心灵雕塑。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与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一道,参加了这个东方少年的现实世界的加冕礼。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从维熙
虚幻的开篇时间:一九八八年早春之夜的子时。 地点:城内城隍庙的阴曹地府。 人物:城隍庙的阎王爷、判官。大殿两厢站有青面红发的阴间诸神和执管擒拿的牛头马面等厉鬼。守护殿门的常官和鸡脚官,威严而立。 判官手翻生死簿:报告阎王,寅时又有一阳世生者回归西天,驾返瑶池。 阎王:阴阳? 判官:阳性。 阎王:是何物转世投生? 判官:牛。 阎王:阳寿几何? 判官:六十七。 阎王:善恶? 判官:善迹斐然,恶迹零丁。 阎王:令其进入善门升仙。 判官:有一疑案未解。 阎王:讲来。 判官:此牛一生勤奋耕耘,阳间理应结有善果;不意,踏上西天正路之际,被阳间换上一双假眼。 阎王:竟会有这等事情? 厉鬼:我去索命时发现的。 阎王:归西时被挖其目,想其必有斑斑恶迹。判官,你去核查一下,如其恶大于善,令其下十八层地狱。 判官:现在将其置于何处? 阎王: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方城门[注]门洞。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邓贤
谨以此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我的一方小小的墓志。碑文铭刻:也许你们被遗忘了,但你们创造的业绩永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邓一光
在共和国名将的史册上应该记载着他的名字。疆场上他曾叱咤风云,犹如惊雷奔鸣,屡建奇功。然而他的鲁莽和桀骜不驯也导致了青树坪一战的失利。战争结束了,他辉煌的戎马生涯也戛然而止。这位冷峻、果敢、粗犷、坦直的巴顿式将军该如何面对没有了枪与炮、血与火的新生活呢?与妻子儿女的悲欢离台、生生死死,世态的冷暖炎凉、命运的大起大落……这一切令他感到迷惘和困惑。在尖锐的性格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冲突中,他艰难地调整着自己,重新塑造着自我…… 小说以厚重凝练的笔触,在几十年历史的时空转换中,谱写了一曲跌宕曲折的人生命运交响乐。贴切微妙的心理活动,深切感人的人物刻划,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描写,凄婉悲壮,令人动情深思。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韩少功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何顿
《我们像野兽》是作家何顿的最新长篇力作,一贯以贴近市民风格著称的作者此次演绎了八十年代七个美院毕业的大学生的浮世生活:从八十年代校园的梦想到现实的幻灭,从为了生存而辛苦辗转到曲尽心机志得意满,展示了一代人在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与世俗生活的复杂纠葛、他们的情欲爱恨、他们的生活与事业,通过他们二十年间的生活轨迹,投射了大变动时代的一代人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的变迁。语言浓郁的长沙风味更为作品增色。所有从八十年代和非八十年代走出来的人将看到自己和自己那一代人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杨志军
《藏獒》的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延续,内容描写高原雪灾时期藏獒和人的表现,尤其是藏獒与狼群等野兽间的搏斗故事。百年不遇的大雪灾降临了,百年不遇的狼灾来临了。四面八方的狼群聚集到了多吉古草原,向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势单力薄的藏獒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忠勇和生命保卫牛羊、保卫人类……还是《藏獒》那般惊心动魄,甚至更惨烈、更英勇无畏,而天地间善良依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莫言
他说:您的事业蒸蒸日上,财富也是滚滚而来。但是,您的感情生活一直不顺。您这一生中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您爱的人最终背叛了您。您一怒之下嫁给了一个您不爱的人。您与这个不爱的人好像还生了几个孩子。你的嘴角显出潮讽的微笑。他煞有介事地用大拇指推压着你的掌纹,做出一副认真研究的模样,然后抬起头,直盯着你的眼睛,坚定地说:您与他生了一个孩子,不是几个孩子,刚才我判断有误。是个男孩。这个男孩现在已经基本上长大成人,而胜他让您很头痛。你感到一种强烈的感情涌上心头,说不清是恐惧、是惶恐还是感动。你感到自己仿佛浑身赤裸着,里里外外都让他看透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苏童
包括刚刚脱稿的《游泳池》等三个短篇,这本集子的创作时间横亘八年之久,是我 多年来对短篇的迷恋和努力的心血结晶,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将特别珍视这本集子。编辑顺序与创作时间恰恰相反,第一辑中的一个小中篇和八个短篇是一年来的近作, 第二辑收的作品大约都写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0年这段时间,第三辑则是从一九八八 年前的作品堆里挑选出来的。《桑园留念》写于一九八四年十月,那时候刚从学校中业来到南京工作,认识了几 个志同道台的文学朋友,写这个短篇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扭转他们对我以前习作的不良印 象。我把《桑》的原稿从一个朋友家的门缝里塞进去,我成功了,看过《桑》的朋友们 都表示了对它的喜欢,自此我对小说创作信心陡增,但是《桑园留念》是在全国各家杂 志辗转三年后才在《北京文学》上正式发表的。我之所以经常谈及《桑园留念》,并非因为它令人满意,只是由于它在我的创作生 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重读这篇旧作似有美好的怀旧之感,想起在单身宿舍里挑灯夜战, 激情澎湃,蚊虫叮咬,饥肠辘辘。更重要的是我后来的短篇创作的脉络从中初见端倪, 一条狭窄的南方老街(后来我定名为香椿树街),一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南方少年,不安 定的情感因素,突然降临于黑暗街头的血腥气味,一些在潮湿的空气中发芽溃烂的年轻 生命,一些徘徊在青石板路上的扭曲的灵魂。从《桑园留念》开始,我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摇晃不定的生存状态,如此创作使我律律有味并且心满意足。我从小生长在类似香椿树街的一条街道上,我知道少年血是粘稠而富有文学意 味的,我知道少年血在混乱无序的年月里如何流淌,凡是流淌的事物必有它的轨迹。在 这本集于中我试图记录了这种轨迹。《少年血》中还出现了香椿树街的另一类故事,比如《木壳收音机》和《一个礼拜 天的早晨》,还有几篇以乡村少年为人物的短篇小说,《狂奔》、《稻草人》等等,或 许可以视其为一棵树上的几根技校?或许这些技极比树干更加动人一些?或许这些校极 是我今后的短篇创作的新的意向?我不能确定以后是否会继续沉溺在《少年血》的故事中,也无能判断《少年血》的 真正的价值,但这本书无疑特是我的自珍自爱之作。对于创作者来说,自珍自爱尤其重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王朔
在第一个生活阶段里,我是一个靠敲诈勒索为生的罪犯,常常与同伙冒充警察去饭店客房讹诈嫖客的钱。某一天,我在公园里认识了女学生吴迪,自此我们便相爱了。后来吴迪为报复我而走上邪路,直至为我殉情自杀,而我最终也没逃出被逮捕并被判刑的下场。 第二个阶段是我保外就医后的生活经历。我在去南方旅游的船上认识了女学生胡亦,我们相识的情景与认识吴迪的情景颇有些相似。在我已经爱上胡亦的时候,她却被两个冒充作家的通辑犯强暴了。我把胡亦送走后,便与那两个通辑犯大打出手,直到将警察引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