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苏珊·桑塔格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最近更新 2020-05-14
作者 : 和仁
本书针对婚姻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常见难题,进行细致的分析,试图向人们提供一整套创造幸福姻缘、处理感情危机、解决婚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策略。如婚前男女如何正确寻找人生伴侣、营造幸福婚姻的要领、婚内男女沟通之道、怎样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婚外人际关系、怎样正确处理婚姻危机、如何处理离婚问题等,对婚姻的各个阶段,各种情况都作出了周到的考量。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周国平 济群法师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是著名学者周国平与济群法师的一系列深度对谈。两人从各自专研的领域出发,围绕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命运的可变与不可变、人生的苦与乐、觉醒与解脱、无常与永恒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辩论,探讨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与哲思。在当下这个喧嚣迷茫的时代,两位智者的对话,为读者指引出一条保持天真自省、归于内心和平的途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卡耐基
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沟通交流都需要人们克服畏惧、建立自信,这是实现更有效说话的前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讲话,博得赞誉,赢得别人的喜欢,获得成功。任何说话技巧在实施之前,必须树立充分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给人一种安全感,使你敢于与他人相处,并在任何非自由场合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旦你的思想表达中充满了激情,那么即使在很小的场合,你也会努力地搜索以前的经验,以此作为谈资。这样你的视野将会变得更加开阔,并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新的认识。阅读此书,可以从日益增长的自信和热忱中,得到生活的力量,增进了沟通意见的能力,学会了做人处世的技巧。在职场上、在社交上、在个人生活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谈话,博得赞誉,获得成功,将有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M·斯科特·派克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卡尔·波普
本书的基本论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的进程。本书这个论点可以追溯到1919-1920年冬天。它的基本大纲完成于1935年前后;1936年 1月或2月,它作为一篇题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论文在布鲁塞尔我的朋友阿尔弗雷德·勃朗塔尔家中举行的一次私人会议上第一次宣读过。在这次会议上,我以前的一位学生对那次讨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叫卡尔·希尔弗丁,不久他就成为盖世太保和第三帝国历史决定论迷信的牺牲品。出席者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其后不久,我在伦敦经济学院F.A.冯·哈耶克教授的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类似的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耽误了好些年,因为我投稿的那家哲学期刊拒绝接受我的稿子。第一次分三部分发表于《经济学》N·S.1944年第11卷,第42、43期,1945年第12卷,第46期,自从那时以来,意大利文译本(米兰, 1954年)和法文译本(巴黎,1956年)相继以书籍形式问世。本版的正文已作了修改,并有若干补充。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保罗·吉尔伯特
当你的情绪陷入低潮,被抑郁所控制不能自拔时,遵循本书提供的科学步骤,你将迅速从抑郁的漩涡中摆脱出来,使生命重新焕发活力,再现人生光彩。本书从以下三方面指导你完全走出抑郁:一、认清自身的抑郁情况,了解抑郁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为全面挑战抑郁树立良好信心。二、确定困扰你的心理因素,以认知疗法为基础,为你全面克服抑郁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和心理支持。三、针对你的心理状况,设计科学的自助方法。每天坚持实施既定计划,你定能成功地改变消极地思维模式,塑造完美的心理品质。本书将帮助你进行心灵会诊,消除心理迷雾,摆脱抑郁阴影,走向健康人生!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凯文·凯利
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争论、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都写在《技术元素》中,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KK“技术元素”(technium)是凯文·凯利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 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 力的整体。本书继承了《失控》和《新经济的新规则》的思考体系,谈到了文明进化、数字出版、免费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化生活等热议的话题。而更深层次的是,KK希望借此讨论:技术元素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应该拥抱还是拒绝它?人类对它本身的未来发展究竟有多少把握?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里。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而阅读这样一本书,将能最贴近地了解到KK在思考什么。
最近更新 2023-11-24
作者 : 博锋
作为心理学与读心术发展的极致, FBI将“藏心术”总结为终极心理操纵技巧,而它在无意间成为了最适合中国人的性格掌控术。中国人讲究“喜怒不形于色”,推崇有城府、有修养的人。藏心术则暗合了中国人追求成熟、稳重、内敛、有城府等民族性格。本书以FBI的真实案例为蓝本,对藏心术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以中国读者能接受的方式,教会大家有效隐藏自己的思维、情绪、弱点……学会FBI超级藏心术,对内心世界了如指掌!
最近更新 2020-07-14
作者 : 梁晓声
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梁晓声用坦率的笔调、睿智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阶层分析,并从根本上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将此归结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缘由。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卡耐基
年轻的朋友,你是不是有过因胆怯而语无伦次的尴尬经历?是不是常常在当众讲话的时候感到手足无措?是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妙语惊人、出类拔萃的“口才少年”?……本书可以帮助你建立自信,具有敏锐的思维,让你获得卓越的口才,令人刮目相看。本书汇集了卡耐基多年来当众讲话、演说的经典案例,以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分别从技巧修炼、交流互动、即席演讲、仪态谈吐、自我挑战、口才储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一套完整的口才训练系统,传授如何运用能言善辩的口才在校园、社会、家庭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把握有利于自身成长和走向成功的契机。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费孝通
本书由《初访美国》、《美国人的性格》等部分组成,是费孝通先生在美国读书和考察的笔记,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分析了美国人的性格、政治制度、文化特征、美国对世界工业文明、世界未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本书还处处拿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作对比,让人更加清楚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有利于人们对东方文明的重建和西方文明的出路的思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凯文·凯利
凯文·凯利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深刻的见解。20年前,他的《失控》一书,便已预见了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经济热点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大众智慧、迭代等。此次,凯文·凯利在新书《必然》中,提到了未来20年的12种必然趋势。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吴思
◎风靡中国大陆!◎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狂卖10万册、畅销至今!◎《南方周末》2001年年度十大好书。◎继黄仁宇《万历15年》之后最富创见的历史著作。本书说出了《万历十五年》没说透的地方!你只有掌握住隐藏在台面下的行为文化,才能在工作场域如鱼得水;这是一本各行各业入门、生存、高升的教战手册;人人必备,不可不知!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
营造魅力,就是唤醒消费者的三种关键情感——对当下的逃离,对改变的渴望,对神秘未知世界的向往。 1.探寻魅力的本源:尽管魅力所呈现的形式不同,它所揭露的始终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魅力挖掘了现存的不满情绪,展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事物。比如:名人的魅力源自对倾慕、崇拜和成为重要人士的渴望;时尚的魅力唤醒了我们对于改变生活状态、改变自我的欲望;奢华的魅力不仅来自物质享受的诱惑,也来自我们渴望优雅地融入这个阶层的愿景。2.解析魅力的构成元素魅力有三个重要要素:对当下的逃离,对改变的承诺以及神秘感。对逃离和转型的向往是魅力的情感核心,让我们将自我投射到某种设定或身份认同中,以此来感知我们那些没有阐明的愿望。神秘是魅力的感知品质。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没有神秘感,就没有魅力的存在。3.还原魅力的进化历程本书不仅梳理了魅力史上的大事件(从希腊英雄形象阿喀琉斯到苏格兰精灵,从17世纪后期的江户到18世纪的伦敦和巴黎,再到19世纪的纽约和芝加哥),还对具体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到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从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橱窗到风情无限的上海外滩),从而展现出魅力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4.启发魅力的商业运用在商业运用上,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指出魅力能够引发社会性嫉妒情绪,以此来促进商品销售。诉诸魅力的魔法,让商品成为“通往希望与理想的桥梁”,正如你着迷于无印良品的本子或宜家的家具,这种有形的、商业性的“桥梁”本身就充满了魅力。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最震撼人心的思想精华,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接受卡耐在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本书1937年首次出版时,印数仅仅5000册。无论是作者卡耐基,还是出版者西蒙&舒斯特公司,都没有指望本书的销售能超过这个数目。然而令他们惊奇的是,这本书一夜走红,并且随着读者不断增加的需要而再版。在经济萧条时期,本书满足了普遍存在的人性的需要,触动了读者的神经。因而,本书的销售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卡耐基说:“所谓成功,便在于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自己人性中的优点,又能将我们人性中的弱点控制起来,甚至完美地克服它。”由此可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如同发挥人性的优点一样,是我们每一个人,梦寐以求、孜孜不倦要做的事情。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