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赫尔曼·黑塞的全部作品集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 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席特哈尔塔》,写的就是印度婆罗门的故事,说的是婆罗门青年席特哈尔塔出身显贵,可是却内心苦闷,厌恶俗世,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最后竟离家出走,成为了一名苦行僧,并在顿悟中领悟了佛教的秘密。
《盖特露德》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1877-1962)于1910年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盖特露德是一位美貌善良又极具歌唱天赋的理想女子,围绕着她与两个音乐家之间的情感纠葛,作者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家形象:一是在音乐上极有天赋且富于探索精神,却自始至终与难于克服的孤独感相依为命并由此毁了自己与自己深爱女人的海因利希.莫特;二是因年少一份华丽空洞的感情导致腿残,却由此接受身心的残酷考验,朝着成就迈进的同时又执著于友谊与爱情的柯恩.罗斯勒。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大意是: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本书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作品从1931年写到 1934年,几乎与希特勒上台到灭亡同步。作者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间,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十二载的苦心经营,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格言、书信、传记、理论等等,在这部小说中可称应有尽有,而且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如作为附录的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貌视互不相关,却在本质上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
In the shade of the house, in the sunshine of the riverbank near the boats, in the shade of the Sal-wood forest, in the shade of the fig tree is where Siddhartha grew up, the handsome son of the Brahman, the young falcon, together with his friend Govinda, son of a Brahman.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把故事和人物安排在中世纪:自幼失去母亲的修道院学生歌尔德蒙立志侍奉上帝,他的老师和朋友纳尔齐斯却劝说他放弃苦修和戒条的束缚,回归母亲赋予他的本性之中,成为灵感充沛的人。于是歌尔德蒙听从了他的劝告,开始流浪的生涯。自从爱欲被一位吉卜赛女郎所唤醒,歌尔德蒙的身体和灵魂就经历了无数次爱情与背叛,争夺与死亡,浸透了红尘的气味,也烙下了许多细微、优美而沧桑的感触。直到有一天,他被一座圣母像的美所震撼,激起了他创造的欲望。于是歌尔德蒙师从雕刻家,沉潜到雕塑艺术中。历经千回百折,他又回到自己的挚友和师长纳尔齐斯的身边,两人分别以灵感和理性启发对方,终于使歌尔德蒙掌握了化瞬间为永恒的艺术法则,雕出了以他的恋人丽迪亚为原型的完美塑像圣母玛利亚。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羁的天性仍然驱使他远离静态的生活,去追逐不道德的艳遇,去放逐自己的躯体,直到它衰老、死亡,直到它已穷尽世间的所有奇遇,直到自己不再渴求任何幸福。歌尔德蒙死在理性的兄长纳尔齐斯身旁,死在对母亲和死亡的大彻大悟中,虽然他没有完成对夏娃母亲的雕塑,但是他没有任何遗憾。《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具有多重释义的可能:它探讨了理性人生与感性人生之间的复杂关系;呼唤从父性文化向母性文化传统的回归;探求人性内部的和谐;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是一部在哲学层次上探讨生命永恒的意义的小说。an ascetic monk; a rigorous intellectual remains in the monastery to become an abbot; the epitome of the masculine, analytical mind. GOLDMUND romantic, dreamy, flaxen-haired boy; celebrates the lush, lyrical, rapturous, sensuous quality of women; leaves the monastery to find his true nature; he epitomizes the feminine mind. NARCISSUS AND GOLDMUND two antithetical natures, the best of friends, who understand and assist each other.
《荒原狼》描写的是中年艺术家的精神危机。小说主人公哈里·哈勒尔自称荒原狼,一只迷了路来到我们城里,来到家畜群中的荒原狼。哈勒尔年轻时曾想有所作为,做一番高尚而有永恒价值的事业,他富有正义感,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理想破灭了;他反对互相残杀的战争,反对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却招来一片诽谤与谩骂,他到处看到庸俗鄙陋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各党各派为私利而倾轧。他深感时代与世界、金钱与权力总是属于平庸而渺小的人,真正的人却一无所有。社会上道德沦丧、文化堕落,什么东西都发出一股腐朽的臭味。荒原狼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猴戏。他感到非常痛苦孤独,他烦躁不安,无家可归,啊,在我们的世界……要找到神灵的痕迹是多么困难啊!在这个世界,我没有一丝快乐,在这样的世界,我怎能不做一只荒原狼,一个潦倒的隐世者。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 避的问题。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