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玩偶之家 第一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879)

题解

一八七九年,易卜生在罗马与阿马尔菲(意大利名镇)写成《玩偶之家》,该剧出版两周后即在哥本哈根演出。易卜生关心妇女问题并非从此剧开始,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也有其生活原型。早在十年前发表的《青年同盟》中,易卜生就曾为妇女地位鸣不平,其中宫廷侍从官的儿媳赛尔玛身上已有娜拉的影子。一八七一至一八七二年,剧作家在德累斯顿认识了挪威女权主义者卡米拉·科莱特(1813—1895),几年后在慕尼黑与她再度会晤。在卡米拉为妇女解放而斗争的精神感召下,易卜生产生了创作一出反映妇女问题的戏剧的热情。一八八九年,剧作家写信告诉这位女权主义者:“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至今已有许多年了”。一般认为,劳拉·基勒(1849—1932)是娜拉的更为重要的原型。劳拉为医治丈夫基勒的病而在一份借券上伪造保人的签字,导致幸福家庭破裂。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易卜生深受感染,他就以它为“蓝本”写出自己的剧作。不过,剧中女主人公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并不等于原型。在世界舞台上,《玩偶之家》的演出经久不衰,受到各国观众的好评。它的较早的中译本有陈虾的《傀儡家庭》,胡适与罗家伦的《娜拉》(1918)。潘家洵的译本最初收入《易卜生集》(1921),后经修改收入《易卜生戏剧集》(1956)。这里采用的是潘家洵的译本,并经译者校订。

这出戏开场时,主要是女主人公娜拉与男主人公海尔茂的戏。圣诞节快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充满节日的气象。海尔茂有望晋升银行经理职位,娜拉采购了许多东西,快活极了。不过,就在这场戏里预示出:“生活风暴”即将来临。娜拉与海尔茂结婚八年了,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家中仍处于“玩偶”的地位。也许,她对此有所觉察,却又往往被海尔茂的“温柔体贴”迷惑,乃至不感到受委屈。通过他们婚后八年的一个生活片段,剧作家隐约地向读者与观众展示了男权社会的一个侧面。可以从这个生活片段里随手拈来几件事予以印证:一、海尔茂肉麻地称呼娜拉“小鸟儿”、“小松鼠儿”,与其说他特别喜爱娜拉,不如说他把妻子当作花大钱买来的高级“玩具”;二、从生活习惯到思想情感,海尔茂严格控制着娜拉,无论严词训斥,还是软语欺哄,他都置娜拉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只准妻子想丈夫所允许想的,做丈夫所允许做的;三、在经济方面,妻子成为丈夫的“附庸”,海尔茂还是个并不富裕的律师时,娜拉过圣诞节要“打饥荒”,等到海尔茂一步一步爬向银行经理高位“捞大钱”时,娜拉想多花点钱还得向丈夫一点一点地乞讨,甚至还得装扮笑脸迎接丈夫的指责:“乱花钱的”,“不懂事的”,“小撒谎的”。接着,娜拉的老同学林丹太太,海尔茂的“同事”柯洛克斯泰闯进了他们的家。林丹太太“回溯往事”,她为了全家的生存曾嫁给自己并不喜爱的男人,丈夫死后又过着孤寂的生活。娜拉也“回溯往事”,婚后一年海尔茂身患重病,根据医嘱必须到南方疗养,自己无钱又无人资助,娜拉只好背地里假冒父亲的签字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债,陪同丈夫去意大利住了一年。此后,娜拉瞒着丈夫承担一些抄写工作,挣钱偿还了一部分债务。娜拉知道林丹太太向银行求职的要求后,乐意帮忙。这时,海尔茂正准备辞退柯洛克斯泰,所以答应了林丹太太的请求。柯洛克斯泰知道了这一坏消息,立即要求娜拉为他“说情”,否则公开借债与冒名签字的“秘密”。娜拉“说情”无效,柯洛克斯泰向海尔茂发出了“讹诈信”。戏剧的高潮在临近结尾处。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信,大发雷霆,咒骂娜拉做出丢人的事,害得他身败名裂。就在这时,海尔茂又收到了柯洛克斯泰退还借据的“和解信”,感到自己仍很安全,于是对娜拉笑脸相迎,并发出豪言壮语:“你在这儿很安全,我可以保护你,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但是,娜拉看清了海尔茂可憎的面目,十分厌恶“玩偶之家”,终于出走,大门在她身后“砰”地关上了。这里的结局,也可能是另一出戏的开始,在另一出人生戏剧中,娜拉会扮演什么角色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