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世界:不止一副面孔——演讲集 汉语:多元文化共建的公共语言——在中韩作家对话会上的演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是的,我们巳经加入了汉语这个大家庭,同时,我们又有着一个日渐退隐的母语的故土,在不同的语言间穿行的奇异经验,正是全球化与被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特别的经验。这种经验使我们有幸为汉语这个公共语言的大厦添砖加瓦。

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化与中华文化,我愿意从汉语言这样一个角度来尝试着接近一下这个主题。我不是语言学家,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当然是因为我作为作家与出版人的身份,更因为我作为一个母语并不是汉语,却主要靠汉语交流,并完全靠汉语谋生与发展的中国通称为“少数民族”这个复杂构成中—个简单的分子,一个以汉语写作的藏族人。以这样一个身份来谈汉语,可能是一件有点意思的事情。

其实,对汉语言来说,全球化,准确地说是被全球化的过程,至少在20世纪初叶白话文运动起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汉语在全球化或者说被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发展的空前机遇与巨大压力已经差不多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在这个漫长过程缓缓展开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化这个概念还没有提出,理论界也没有人敏锐地注意到这个过程实际上的展开,因而用相类于全球化这样的概念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前些天我在书柜中,翻出一本专门探讨用汉语翻译各种外国语的翻译论文集。书的扉页上还写着这本书的购书日期——1985年。我很奇怪,那时,自己在偏僻的藏区工作,通过不断自学,水平刚刚能够比较自如地完成本职工作,尚有余力时开始尝试用汉语写作小说。而一个习作者为什么就会关注不同语言的翻译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在那时的口语环境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历着今天社会比较高层的人们在纽约、在巴黎、在北京和上海一样在不同语言中随意穿行的生活。如果说,在纽约,在巴黎这样的生活,是中国一代精英分子努力追求的结果,而当年,非常强势的汉语降临到偏僻之地讲藏语的蒙昧人群头上的时候,却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