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并非像机械分析的心理学家肯定的那样,说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在外界条件的催化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不幸的是,这些机械分析的心理学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长远地影响着我们,从而也影响到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他们的观点是:外界的影响是通过进入我们的感官而实施的。然后,这些体验在人的内心里扎根,且慢慢融合,变得有条不紊,继而形成了智力。他们先假设儿童在心理上只能被动反应,任由环境的影响,并推断出儿童的智商是完全被成人控制的。另一个与之相似的观点认为,儿童不单在智力上属于被动反应,并且像一只空瓶子,能够被随意灌满。
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证实,绝对不能轻视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重大影响。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体系实在太重视儿童教育的环境了,还把环境当作教育体系的中心内容。我们比以往的教育体系更大容量、更科学地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但是我们的思想不同于他们。对于那种认为儿童只是一个被动的人的传统观念,我们持有不同观点。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儿童的内在敏感性。儿童有一个缓慢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可一直持续到5岁左右,我们还认为有必要培养儿童从环境中汲取经验的能力。
儿童正处在一个积极探索环境的人生阶段,他通过他的感官吸取对周围的感知,但这并非让他像镜子一样统统接收。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出于自身内在冲动的需要,由感觉或特别的兴趣来支配行动,从而有目的地获取经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没有任何人能感知到一个物体的全貌,这同时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受个人的局限,每个人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部分状况。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描述物体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感觉和兴趣去思考的。因此同一物体,人们往往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描述。詹姆斯为此举了一个精妙的例子。他说:“如果你穿着一套十分满意的新衣服,你出门的时候就会特别关注别人是否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如果你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这样搜索着,那就很可能命丧车轮,特别危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