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附录 帝国官僚制度简述 一 宰相制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了最后一个王国,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中国历史从此正式进入帝国时代。

帝国之前是邦国。西周至春秋,是邦国时代。战国,是半邦国时代,即“帝国的前夜”。秦汉至明清,是帝国时代。帝国与邦国的区别在于:国家体制,邦国是封建制度,帝国是郡县制度;统治阶级,邦国是领主阶级,帝国是地主阶级;政治形态,邦国是贵族政治,帝国是官僚政治。实际上,中华帝国的三大特点,就是中央集权、伦理治国和官员代理(请参看拙著《帝国的终结》)。因此,官僚制度,是中华帝国的重要制度。研究这一段历史,必须对官僚体制略有所知。

官僚,又称官吏、官员。当然,认真地说,官与吏、与僚,也有区别。大体上,是官高级,吏低级;官为主,僚为属。但这种区别并不严格。比如“封疆大吏”,其实是高级官员;同朝为官,即是“同僚”。所以,本文在使用时,一般不加区分。

另,为简便计,本文只述汉、唐、宋、元、明、清六朝官制。

宰相一词,战国时期即已出现(《韩非子·显学》就有“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说法)。宰,就是主持(主宰);相,就是辅佐(辅相)。主持政务、辅佐君主的人,就是宰相。所以,宰相又称宰辅。

在帝国的所有官员中,宰相或者是地位最高的,或者是权力最大的,或者地位既高,权力又大。民间的说法,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但宰相最重要,则毫无疑问。因为从法理上讲,或者从名义上讲,皇帝是“国家元首”,宰相是“政府首脑”。皇帝权力最大,但管事少。宰相权力小一点,但管事多。有的时候,宰相既有决策权,又有执行权。所以,宰相又称鼎辅、鼎鼐。而且,所谓“明君善于择相,贤相竭诚事君”,历来就是帝国时代的政治理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