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很多人可以在自己的视野内自得其乐,比如搞艺术的,搞研究的,都有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乐趣。普通老百姓,能够平安过日子、结婚生孩子,就美滋滋的,不必想太多。只有困惑比较多的人,才需要深入到哲学、宗教里去寻找答案。
济:一个人要否定什么没价值很容易,但要找到什么有价值就比较难。如果否定了现实的价值,又找不到更有价值的,就比较悲惨了。现实的一切,艺术创作也好,科学研究也好,荣华富贵也好,自己把这些东西看得很真实,很有价值,也能作为暂时的依靠。
周:这些自得其乐的人需要被唤醒吗?他们本来很开心,遭遇生老病死,也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套理由来接受,佛教却要替他们把繁华的表象撕开,有必要吗?
济:真正能够从容面对并自得其乐的人,其实并不多。多半只是在顺利时、一切相对稳定时才能自得其乐,一旦遭遇什么挫折,可能受到的打击更大,感受到的痛苦更强烈。还有不少人自得其乐到了一定年龄,就发现自己糊弄不了自己了,还是会恐惧死亡,会关心终极问题,会觉得前方有个看不见的黑洞在等着自己,四顾茫然。
周:佛教追求的解脱,不也是想达到自得其乐的状态吗?
济:阿Q式的自得其乐和彻底解决问题后的自在喜悦是两回事。
周:身在其中的人,怎么知道两者之间的分别呢?如何证明什么时候是傻乐,什么时候是解脱之乐?
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光。当你原地踏步的时候,会觉得一切都很好,自己很聪明。但当你取得进步之后,再回头看,才能发现自己曾经的局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