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合约,张正芳结束了烟台的演出后,于1954年4月抵达辽宁省丹东市。
火爆的场景又在丹东重现——头三天打炮戏还没演完,观众就炸了窝。
第一天,全部《杨排风》“五打”——“打青龙”“打孟良”“打焦赞”“打韩昌”“打耶律休哥”,全是武戏;
第二天,全部《玉堂春》,从“嫖院”开始,“起解”“会审”“监会”“大团圆”,全是文戏;
第三天,前面《红娘》,后面《擂鼓战金山》,一文一武,双出好戏。
那时的京剧演出行业,很看得出市场规律起的作用,好演员能拿到的报酬绝对够人眼红。张正芳刚到丹东演出时,就采取的包银制,而非在烟台的分账法,她记得当时自己的包银数很高,“拿现在的钱来衡量,恐怕我一个人一天的包银也得有五千元人民币左右吧……不对,不是五千,是六七千,总之要比在烟台还挣得多。”
然而丹东对张正芳的意义,绝非“挣得多”那么简单。
第一天大幕一落下,辽东省的各级领导,包括省委书记、市级领导、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都到后台来向张正芳致意:你的演出很成功,今天省委领导班子成员都来了,对你很满意,希望你能留在辽东省京剧院。
“哎呀,我当时很受鼓舞,都不知怎么回答好了,”张正芳回忆,“我当时只会说,谢谢领导的关心,我争取。”虽然是很淡然的几句话,但看得出,那年月里,张正芳的心情颇为激动。
第二天演出结束后,丹东市的领导又找到张正芳。这次,不再只是口头表达挽留的意思了,还开出优越的条件,表示只要她留下来,丹东当地的剧团愿意按照张正芳此前演出的包银标准,支付工资。这一薪酬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当时国营剧团内一般演员的收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