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嗣后的漫长岁月中,桥头镇将以双窑著称于世。

双窑中的一个窑是煤窑,还有一个窑就是花窑了。

花窑最初不是花窑,是花船。后来当花船全上了岸,连船板都没一块了,桥头镇人和下窑的弟兄还老爱把逛窑子称做“压花船”。最早的一条花船是漠河城里俏寡妇十八姐带来的,比肖太平和曹二顺们到桥头镇下煤窑早了大概一年。十八姐的花船顺着大漠河悠悠然漂进桥头镇,泊在了镇中心的三孔桥下,给桥头镇带来了最早也是最原始的娱乐业,同时也给桥头镇带来了几代脂粉繁华。

那时的桥头镇根本不是个镇。十八姐站在花船的船头看到的镇子,只是个乡土味很浓的杂姓村落,人丁不足三千,官家册籍上有记载的居民只四百来户。镇子范围也不大。在三孔桥泊下花船上了岸,十八姐试着在镇上走了一圈,没用了一袋烟的工夫。当时镇上只有一条东西向的黄土小街,晴日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小街两旁有几家杂货摊,小饭铺,一家铁匠铺,还有一家名号唤做“居仁堂”的中药店。中药店兼卖茶叶、茶水,又成了镇上唯一的茶馆,常引得镇上三五个土里土气而又自以为是的头面人物在此相聚,倒也有些清淡的热闹。

因为镇子太小,又没有寨圩子保护,有钱的主大都不在镇上住。占了桥头镇一多半土地的白家,就常年住在漠河城里,只到收租时才到镇上来一趟。若不是两年前发大水,冲出了地表的露头煤,白二先生开起了小窑,白家也不会在三孔桥下盖那一片瓦屋做掌柜房的。白家大兴土木之后,另两个开窑的窑主王西山王大爷和李同清李五爷也各自盖起了掌柜房,才把桥头镇装点得有了几分气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