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临危受命的医护人员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在23年的医务工作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3年3月,当她又一次重复这句话时,不幸感染“非典”,以身殉职。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直到她去世,大家也无法确定,她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救护中被感染的。每次有疑似或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叶欣总是身先士卒,默默承担起危险而繁重的医护工作。
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在面对病人时忘却自身的安危,在排查病原体方面,同样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崇高境界。
由于非典型肺炎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防治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专家组,陈为宪教授挺身而出,大胆提出ABC设想,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实施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然后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后再行确定。其中一组在用药第二天、第三天症状明显减轻,肺部病灶开始消散。新的治疗方案诞生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治疗规范、管理制度相继出台。
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生死试验在一次又一次进行着。广东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张天托,在接连抢救了数名“非典”重症患者之后,自己也感染了“非典”病毒。当时,尚无明确的临床治疗方案,他从容镇静,指挥医疗人员在自己身上试药:是“肺鼠疫”吗?用了“四环素”,不见效;是革兰氏阳性杆菌侵袭吗?注射了“左旋氧氟沙星”,不见效;是“禽流感”吗?于是又换上对付该病的“马斯平”……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张天托幽默地称自己当了一回试药的“白老鼠”。正因他有多次试药的经验,所以当有关方面宣布病原是衣原体时,他坚决予以否定,为避免防治“非典”走弯路付出更大的代价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