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应该不乏也有人跟我同样,每回看渥特丝的小说,总忍不住却徒劳无功地试着想分辨出来,她小说中那些狂暴的、幽黯的、残忍的成分,哪些是她身为推理犯罪小说作家所称职虚构出来的?又有哪些是她生活于老英国眼见为信的实然成分?那不是个治安状况还可以、人们彬彬有礼到有点虚矫、自我管束克制工夫十足的沉静国度吗?当然,我们或许也同时想到“压抑”这个过于方便的用词,想到他们举世闻名,至少每隔四年到世界杯足球大赛就必然定期发作的足球迷集体瘟疫,想到他们正是狂暴庞克族的原乡,或者还有《太阳报》,普世八卦狗仔队的圣地,窃听窥淫的大本营——
我们并未忘记渥特丝写的基本上仍属类型化的推理小说,正如同样隶属于女王陛下的〇〇七情报员詹姆斯·邦德拥有Licence to kill一般,类型小说家当然也拥有不受质疑、不容检验、不必自白交待的虚构、吹牛、扯淡、任意想像的执照——这方面,类型作家的宽容尺度永远比正统的书写者来得大,不受实存的具象现实乃至于抽象物理法则的管辖,甚至让人行于水上、一飞五丈高等。
因此,这不是质疑,而是纯粹的读者好奇,某种返祖性且不很礼貌的好奇,只因为我们起码想搞清楚,我们究竟可不可能借此阅读也顺便多了解一点那个外表冷若冰霜的社会呢?还是我们从头到尾只是封闭性地在跟一个聪明但阴森森的书写心灵打交道?
支持我们胆敢如此猜测,多少因着一个微妙的“理由”,那就是小说书写中的想像力问题。通常,想像力总被理解为小说中虚构成分的来源及制作机器,也因为负责虚构,不受沉重实体的牵扯,因此想像力遂更有着轻灵自由的色泽,而成为小说书写中最有趣、最兴高采烈的部分。然而,事情会这么单纯吗?于此我个人一直保持着高度审慎的怀疑态度,想像力从何而生?因应着什么需求而生?它和我们人生现实真的只有一种逃逸挣脱的背反关系吗?只是我们劳苦度日的愉悦休憩游戏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