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十年前,我陆陆续续写过一些关于吃的文章,我认为中国人最强烈的欲望就是吃,并且现在这个吃字,以“口乞”组成,因此写过一个中篇小说,取名《口乞》。接下来,我背着一台286电脑闯北京了。刚到北京时,最担心吃不饱肚子,也确实如此,记得住小庄的时候,天天到楼下去吃刀削面,便宜。实在忍不住时,才到馆子点一个炒菜,要一瓶啤酒,一碗米饭,那感觉真是好,可惜一餐要吃十几块钱,有负罪感,担心断粮。后来,稿子发得多了,解决了吃饭问题,转而自己开伙,讲究美食了。
自己做菜多起来,免不了想吹嘘,跟几个熟人吹嘘不过瘾,写出来发表。当时在《中国有色金属报》编副刊,稿子先在自己版面上发,也往外投,发得最多的属《人民政协报》,当时紫訾编稿,她竟然用黑体字排,每周一篇,我自己做不了那么多菜了,开始写外面吃的菜,强烈感觉到吃在文化上的地域分野,差异十分的大。同是凉拌黄瓜,在湖北切片,切黄瓜最见刀功,切得跟纸一样薄,搁碟子里,薄薄撒一层盐,像给清甜的日子给一些咸味,所谓蝉翼之割,是那样薄的黄瓜片,有唯美的成份在里面。北京呢?将整条黄瓜横起一拍,且美其名曰“拍黄瓜”,我感觉拍黄瓜极其粗暴,在今年全国烹饪大赛上,有一组比赛叫游刃有余,赛刀功,主持人王小丫问我,到北京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就说拍黄瓜,很粗暴。王小丫说,她到北京感觉拍黄瓜很好。我想,这就是食文化的地域性冲突与认同。味觉乃人的最主观的感觉之一,也属经验性的,人们都认为自己家乡的菜味道最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