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几乎一直处于对外来资本“爱恨交加”的尴尬境地。
世界经济正迈入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整合的浪潮与诱惑无可阻挡。改革开放20余年,流入中国的境外资本达40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最前列。失去了外来资本这个强大的“发动机”,上世纪末中国高达两位数的年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与此相伴随的是“狼来了”的惊呼,是大批企业“不合资等死,合资找死”的进退两难。于是,简单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激昂慷慨在这十余年间此起彼伏。
当我们走向一个极端的时候,往往是倒向另一个极端的开始。“企业是以追逐利润为惟一目标的经济动物,民族性是企业无法承受之重”的声音也日渐响亮起来,并在各地传媒上颇有流行之势。
不妨抄录一段如下:要“旗帜”还是要“利益”?要“肚子”还是要“面子”?人们在为中国企业的生存而担忧的时候,往往首先把问题指向政策环境或者法制环境,但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环境,就是社会心理环境。它由民族情感和传统道德等一系列价值评判构成,正是这一环境,无形中令企业背负了不应背负的“十字架”,承载了太多不应承载的价值和道德批判……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才能坦坦荡荡、无牵无挂地去追逐“阳光下的利润”?
的确,我们不得不站在了“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十字路口。更何况,国际经济飞速发展、风云激荡,什么是民族企业,什么是民族品牌,也尚且需要全新的诠释。
在一片喧嚣、嘈杂声中,我们常常会一头雾水,莫衷一是。然而娃哈哈坚持走自己的路,宗庆后有一套自己的“合资观”。他认为,在国际经济大融合的今天,尤其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放弃外来资本无异于放弃发展机遇。但与外来资本联姻不仅要有一份勇气,更要有坦荡的心态和高超的操作技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