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四是辕期,李鸿章同往常一样,早饭过后,便同着两司接受官员的拜谒和答复公事。
第一批是实缺的官员。因有公事要回,回完公事,还要连日赶回任所,这自然要先进来,无人能比得过。第二批则是临时差委出去的候补官员。有道员衔的,也有五六品顶子的,这些官员办完了差事,势必要禀明一下办事的经过,为的是尽早领到新差事。第三批官员则纯属有顶子没缺分的候补官员了。这些人有的是因为到省的时间短,一时还轮不到差事,有的则是奉到过差事,却没有办明白,于是也就再没了办事的机会。这部分人道台居多,商人居多,捐班居多,十个里头,总有九个是拿银子捐得的功名。
李鸿章从不拿这些人为重,布、按两司也不拿正眼看他们,他们自己也从不拿自己当一回事。见过这第三批人后,辕期就基本上过去了,各地督、抚衙门莫不如此。
李鸿章见过第三批官员后,照例要和两司再说几句什么,以示对大宪的尊重。正和两司说话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了“圣旨到,李鸿章接旨”的喊声。
李鸿章当时正坐在签押房的炕上同布、按两司喝茶,一听这话,只得说一句:“两位老弟少坐,老夫去接圣旨。”到了官厅正冠掸衣,双膝跪倒,口称:“臣李鸿章接旨!”
传旨差官展开圣旨,不慌不忙读道:“本日内阁奉上谕:文华殿大学士着李鸿章补授。李鸿章仍留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钦此。”送走差官后,李鸿章犹在梦中。
众所周知,大清开国以来,文华殿大学士一直是满缺,是真正的满汉各官之首。按大清官制,汉员最高只能授武英殿大学士,而武英殿大学士地位又永远排在文华殿大学士之后。如今,这顶满人专有的桂冠,忽然间落在了一位汉员的头上,不仅李鸿章本人不敢相信,连各地督抚,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怀疑是军机章京誊错了稿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