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二章 经济萧条的根源是“智商衰退” 数不尽的“政府萧条”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好,现在再让我们把话题转到产地造假上。在过去,许多日本消费者都只认可纯国产的商品,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消失了。

我现在穿的衬衫,虽然名义上是中国制造的,但是细细看来就会发现做衬衫的布料是土耳其生产的,纽扣是菲律宾生产的,线是埃及生产的,中国只是进行了缝制加工而已。这个例子明确地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不可能有纯国产的商品了。

在食品方面也如此,“纯国产的食品好吃、健康、安全”的想法是消费者的一大误解。如果不解决食品产地的问题,就无法改变消费者的这一误区。在日本农民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的今天,政府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法。比如向美国和澳大利亚派驻疯牛病病毒检测员,向中国等粮食供给国义务提供与日本使用的相同的农药和生产方式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以后再也没有进口的概念,而是要在世界各个生产点进行监督管理,也就是说,有关粮食和水产品的问题不再是设立一个“消费者厅”,而是设立一个“全球粮食调配厅”。

如果首先民众们的偏见不消除,食品问题是得不到丝毫改善的。也就是说,国民的“智商衰退”助长和袒护了“政府萧条”。

有时候想想,真觉得过去的消费者要比现在的消费者明智多了。比如说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拉尔夫·纳德让人们认识到了自行车制造商对于安全性的重视不够,从而引发了人们的热论。还有日本在70年代,成立了消费者协会,家庭主妇们联合起来告发商家的不法行为等。

当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消费者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商品的专业知识,但是现在的消费者却做不到通过了解商品的相关知识来警示生产者。和70年代相比,收集情报和线索的工作要容易得多,更何况现在是网络时代。

消费者只是在“买”商品的时候才和商家发生关系,而一旦得知哪个商家“有问题”,消费者能做的只是“不买”。现在的消费者,眼睛只盯着商品上的标识,所以只要商家一涨价,消费者就得掏更多的钱,而不会作出其他选择。

这样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继食品造假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再生纸造假。大型造纸公司多年来销售的所谓的环保再生纸,其实也是假的。再生纸因为对环境无害而被贴上了“环保标签”,而这个环保标签却是徒有其名。环保标签现在也已经没有意义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得到这个环保标签的门槛太高,才导致了造假行为的产生。

然而这和食品是不同的。即使不能称为再生纸,但它仍然还是纸,并不会对谁造成直接的伤害,不管是不是再生纸,使用它的人都不会有什么损失。但由于“不能造假”的规定,在各大商店和超市出售的这种纸全部被回收,这可真是浪费啊!虽然说商家欺骗消费者是违法的,但这一事件的揭发却是以资源浪费为代价的。

虽然这种事情比比皆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在能给人们带来悬念的“政府萧条”事件中,最受关注的恐怕还是2009年制造业的问题。因为在这一年,政府修订了相关法规,规定“给予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这使企业的人事费用大约上涨了三成,这对寻求削减经费的企业来说,无疑又增加了负担。企业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和派遣员工全部解约,只留下少数正式员工,要么把派遣员工转为正式员工。然而,时下的金融危机已经剥夺了企业进行选择的权利。当派遣员工被扫地出门时,政府慌了,急忙对制造业派遣办法进行了改革。

当优衣库宣布要把全部派遣员工都转为正式员工后,赢得了众人的高声喝彩,但这仅仅是像优衣库这样效益好的企业才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这么做的话,人事费用就会大幅上涨,届时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显著下降。

我认为日本的商业习惯很不好,但是如果突然否定这么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商业习惯和人们的相互依存感,企业和员工恐怕都会感到困惑,一时难以适应。

优衣库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为了生存,也为了不至于变成“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局面,要尽量把工作转移到人事费用低廉的国家去进行,而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日本产业的空洞化。

如果一味地按照劳动者的意愿去做,结果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雇佣这种形式将从日本彻底消失。

在日本,不论是官员、政治家还是媒体工作者,对这种问题能够进行全方位思考的人非常少,这样一来,“政府萧条”、“政府失业”的状况将加剧。

在“智商衰退”的情况下,如果任由“政府萧条”发展下去,这个国家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