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第1821章瞧不上伊尔-76的技术资料?那搞安-124吧
“具体情况,还是要等首飞后,根据试飞工作来确定,毕竟,现在我们得到的,都是理论数据。”马老告诉谢凯。
谢凯也知道情况。
飞机再大,理论性能再强,都只有飞起来后得到实际数据才能知道。
理论跟实际总会有很大出入的。
现实中,有很多因素是之前无法预计到的。
“首飞还有多久?”谢凯直接问了时间,“我们需要根据运-15的具体性能数据来决定引进多少伊尔-76。”
“总装还有三个星期才能结束,地面滑跑实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程不时看着马老,马老暗中点头后,才谨慎地说了一个时间。
半年的地面滑跑实验,已经很快了。
每一次的试验,都是为了找出问题,然后改进设计,最后在地面上没有任何问题,才能开始首飞。
任何一款飞机,从样机制造完成,到最后试飞定型,都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甚至长达数年甚至十年时间。
眼前的这架,其实算是运-15的第二架样机了。
第一架用来做地面静压力实验的,已经在实验车间,大多数实验都已经完成了,最后将会被破坏,用来检验飞机结构设计的强度等。
至于更早期用于风洞实验的模型等,那都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
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就因为这些工作缺一不可,任何实验数据都不能少。
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用各种省钱的土办法来创造更高效的方式,当年没有超级计算机,用算盘打出原子弹各种理论数据,最后比超级计算机还精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