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广东、江西客家地区旅行,不时可看到一种在外地罕见的景象:在围屋门前,耸立着一座座华表似的巍峨石柱。这就是客家人称之为“石旗杆”的特殊建筑物。
石旗杆一般高约五六米,先用精选的花岗岩条石凿成一段段圆形或方形石柱,每段下面有一块四角或六角、八角形的石底座。然后,再把它们一段一段地衔接起来,竖立在家族祠堂门前。石旗杆的石柱和底座上,皆雕有盘龙、翔凤、祥云一类的吉祥图案和其他装饰物。旗杆上还雕刻有立旗杆人的姓名、生平和主要业绩。
原来,石旗杆是客家人的旌表之物。古代,族中倘有人考取进士,除在祠堂大门或厅堂上高悬“进士及第”的匾额外,还要在祠堂或围屋门前竖立石旗杆,以示荣耀和激励后人读书仕进。清代,除了进士,凡举人、贡生、监生、秀才等有功名的人,也可竖立石旗杆,只是底座以八角、六角、四角形相区别。近代,那些高官、富商以及对家乡建设做过重要贡献的海外华侨,族人也为之竖立石旗杆,以示留芳铭念。
由于觅石不易,加之聘请石匠雕石和竖立沉重的石旗杆,花费甚为惊人。于是,有人便代之于高大笔直的大杉木,并在上面雕龙刻凤。竖立后,两边再用两块石柱镶夹固定。高耸屹立的木旗杆,虽无石旗杆的雄伟、凝重、坚固耐久,亦颇显气势,同样起着激励人们建功立业和造福乡梓的作用。在作者家乡的丘氏祠堂前面,便并列立过石旗杆、木旗杆各一座。
客家民居,不论是背靠山坡峰岭,还是坐落在田畴平地上,村民必在屋后栽种林木或果树、竹丛。它们郁郁葱葱,少则几亩,十几亩,多则百亩。这些树木,多为生命力较强的红栲、楠木、榛和竹类。树干高大,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而且一次栽种,自生自繁。这些屋后树林,不少是当年创建围屋的开基祖所栽种,流传至今,有的已是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古树了。对于这些林木、果园,后世子孙皆精心管理、养护,视之为能福荫家族风水的宝林,于是人称“风水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