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因袭宋元以来的制度,除内府藏书外,许多官家藏书对士子开放。明代国子监及地方各府州及学校藏书可供生员阅览。这种官书,常印有“某某学官书,许生员观看,不许带出校门”等字样。但文渊阁的藏书是不许一般人借阅的,官员奉诏备做顾问时才可动用文渊阁藏书。清代在《四库全书》编就后,经乾隆批准,南三阁即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与杭州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及翰林院之副本曾一度对士子开放。但控制很严,能够看到藏书的只是少数人。至于朝廷对各地官学及书院的赐书,士子接触就比较多了。
明清藏书家对于图书是重藏轻用,这个思想对于图书的流通是不利的。如著名的天一阁藏书就不许外人借阅。祁承爜的澹生堂藏书规定“子孙取读者,就堂检阅,阅竟即入架,不得入私室。亲友借观看,有副本则以应,无副本则以辞,正本不得出密园外”(《澹生堂书约》)。当然也有少数藏书家愿意外借,如江阴李鹗翀〔chong冲〕与吴县杨循吉认为“天下好书,当天下读书人共之”。但这种人在藏书家中为数不多。另外,在藏书家之间相互借阅、借抄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也是一种藏书流通的方式。
值得提出的是,山东历城的周永年(公元1730—1791年),乾隆时进士,曾参加《四库全书》的纂修。他曾提出“儒藏说”,主张“将天下图书分藏于天下学宫、书院、名山、古刹”,让无力购书的“寒士”使用。还建议由各地官府、富户出面,建立义学义田,接受捐书捐款,免费供给各地寒士学读。他还身体力行,亲自置买土地,建立“借书园”,将自己五万余卷藏书移入其中,其好友曲阜桂馥也将藏书捐入,一时传为佳话。周永年死后,借书园也解散了。周永年的思想和事业在中国藏书史上是值得歌颂的,他无疑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先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