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籍的注解和字书、韵书里字的注音用的是汉字,主要有两种方法:直音、反切。
直音法 就是两个字同音,用其中一个字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例如“遽音具”。一般是用常用易认的字为生僻字、难认字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应用最多的注音方式是:“读若”、“读如”、“读如某某之某”、“读如某书之某”、“读与某同”,这是一种比况的方法,即用一个同音或音近字说明被注字的读音,与“直音”相似。例如:“趁,(走上亶)〔zhan〕也,读若尘〔今音chen〕。”用来注音的字有的是同音,有的只是音近,有的未必通行,实际上完全同音的字很少,如果遇到难字而没有同音字。或同音字也是生僻字,这样字音的标注就成了难题。况且同音法的运用,是以读者掌握大批字的读音为前提,因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自汉末反切法发明以后,字书中字音的标注,就以反切为主了。
反切法 就是用两个汉字合拼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东〔dong〕音德红切”,德、红相拼,成为东。“切”〔qie〕是拼切之意,“反切”的“切”就是上下两音向一起拼切的意思。“反切”也称为“切语”,魏晋至唐称为“某某反”,宋以后称为“某某切”,现统称为“反切”。用反切注音,反切的前一字取声母,反切的后一字取韵母和声调,把前一字的声母跟后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起来,就成为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工,古红切”,“工”音gong,“古”的声母g与“红”的韵母ong、声调(平声)合在一起,拼出被切字“工”的读音gong。反切的前一字与被切字双声(古、工两字声母相同),反切的后一字与被切字叠韵(红、工两字的韵母相同)、同调。在古代没有拼音字母的情况下,反切的前后字被当成拼音字来用,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用反切拼出它的读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