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注释始于汉儒。汉代崇尚经学,汉初立《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于学官,设五经博士依据故训(即前人传授下来的关于经义的解释)传授经书。自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经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到东汉经学发展达到极盛。经学的发展直接促进了训诂学的兴盛,产生了一大批古书的注解。当时的一些经学大师如马融、郑玄等人同时也是著名的训诂学大家,他们给许多古籍作注。此外,像赵岐作《孟子章句》,王逸作《楚辞章句》,许慎作《淮南鸿烈解诂》,高诱为《孟子》、《战国策》、《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书作注,服虔、应劭作《汉书》注等。他们对古书的注解,不外从四方面进行:字音、词义、名物制度、历史典故,而词义的解释占重要的地位。
魏晋时,对古书的注解与玄学结合,一反汉代注重字词的训诂、名物(反映事物名称的词)的考释。像何晏作《论语集解》,王弼作《周易注》、《老子注》,杜预作《春秋左氏传集解》,郭璞作《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裴松之作《三国志注》等,都是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训诂名著。各家的注解,最初都是单独刊行,到后来有的被注经家或其他书籍采录,有的附在有关古籍的正文之中,不另印行。只有陆德明撰《经典释文》虽也分别附录各经典中,仍一直单行。
《经典释文》 作者陆德明(公元550—630年?)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开始编纂《经典释文》,大约完成于隋灭陈(公元589年)之前(或说唐初)。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