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以来,生态学知识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就环境对人类及动植物生存发展的影响和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既说明了地理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也反映了动植物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这很早就为人们所注意。
《尚书·禹贡》在很大地理范围(九州)内,叙述了不同的植物分布;《周礼·地官·司徒》也论述了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不同地形,分布有不同的动物和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类。在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里,更记录了古代人对各地不同环境有不同生物的大规模考察结果。其中《东山经》、《南山经》和《中山经》记载的生物,显示热带、亚热带的特征:植物多桂、多橘柚、多桃李、多竹、多桑柘;动物多犀象、多大蛇、多蝮虫。《西山经》记载的生物,显示温带和干旱地区的特点:植物多松柏、多荆杞、多谷柞;动物多(牜乍)〔zuo昨〕牛、多羬〔qian前〕羊、多熊罴、多豪彘。《北山经》记载的生物有草原和干旱地区的特点:植物多机木、多秦椒、多山菜;动物多马、驼、旄牛等。这些分析和我国现在生物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地理区划基本上是相符的。
此外,战国时代的《荀子》,西汉的《淮南子》、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桓宽的《盐铁论》,也都有不少关于生物地理分布的记述。
秦汉以后,对动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为对生物分布界线的探索。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记述了华南地区80种植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把南岭作为我国南北植物分布分界线。它以芜菁〔wujing无京〕为例,说南岭以南没有,种到南岭以南就会发生变异。戴凯之的《竹谱》,列举我国61种竹类,指出黄河以北,竹类很少;南方的竹类却很茂盛。他还记述了各种竹类的地域分布,大致上找到了以淮河、秦岭作为另一条生物分界线。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跳兔,元代周伯琦在《扈从北行前纪》里记载了冀北以沙岭为森林牧场与草原牧场的南北分界线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