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蝗探索
自古以来,昆虫的利害并存。我国以农业立国,在利用益虫的同时,也与害虫展开了持续的顽强的斗争,从而保障了自己的生活和生产,同时也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其中特别要讲的是与蝗虫的斗争。
早在《礼记·郊特牲》中,写有年终祭礼(即“蜡祭”)的《蜡辞》说:“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用祝祷的方式,祝求昆虫不要为害,反映了早期先人对虫害的反应。《诗经·大田》说:“去其螟螣〔te特〕,及其蟊〔mao毛〕贼,无害我田稚。”还说:“秉彼蟊贼,付畀〔bi必〕炎火。”不仅积极地除去虫害,还采取了用火杀虫的方法。就我国历史记载统计,从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11年的2000多年中,大蝗灾发生约538次,平均每三四年就要发生一次,给人类造成很大损失。在长期的斗争中,人们加深了对蝗虫的生物学认识,找到了不少有效的治蝗方法,出现了不少为民除害的历史人物。
王充在《论衡·顺鼓篇》中说:“蝗虫时生,或飞或集,所集之地,谷草枯索。吏率部民堑道作坎,榜驱内于堑坎,把蝗积聚以千斛数,正攻蝗之身……”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蝗虫的生态习性和危害情况,以及采取掘沟捕蝗的历代相沿办法。《汉书·平帝纪》记元始二年(公元2年)大旱,“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豆斗)〔dou斗〕受钱。”记载了发动群众悬赏捕蝗的最早事例。《资治通鉴》记有孝武太元七年(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派军队协助民众灭蝗的事例。《齐民要术》引《汜胜之书》采用晒干和“取干艾杂藏”的方法储种防蝗。唐代宰相姚崇治蝗是治蝗史上的一件大事,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京畿旱蝗,吓得唐太宗下诏罪己,愚蠢地以为他用自己吞个蝗虫的办法就可以除灾。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山东蝗虫大起,宰相姚崇力排干扰,坚持人定胜天的思想,领导群众采取开沟陷杀蝗蝻和火烧等积极办法,战胜了蝗灾。仅汴州一地,就“获蝗一十四万石,没汴渠流者不可胜记”。这个记载,使我们认识了当时蝗灾的严重和灭蝗斗争取得的巨大胜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