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还没有《礼记》这样一部定型的专书。那时只有许多阐释《仪礼》的材料。比如今本《礼记》中的《昏义》就是解说《仪礼·士昏礼》的;《乡饮酒义》就是解释《仪礼·乡饮酒礼》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礼”的论文、杂记。这些散篇文字统称之为“记”,就是“记述”、“笔记”的意思。
“记”的原始形式大概多数是以附记的方式写在经文后边的。今本《仪礼》中许多篇章之后都附有这种解说性文字。最典型的就是《士冠礼》后边这样一段文字:“记。冠义。始冠,缁布之冠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其中第一个字——“记”,表示这是研习者写的笔记,而不是经文。“冠义”两个字是所记的内容,也就是题目。这和《礼记》中《冠义》、《昏义》等标题是同一体例。据此推测,可知“记”最早是以“附记”的形式写在有关经文后边的。此外还可以推知:同一礼仪的“记”可能不只一种。因为《礼记》中有“冠义”,《仪礼》中有《冠义》,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解说《士冠礼》的。这两者可能是不同经师的讲义,也可能是同一经师不同时间的讲义。总之一“经”可以多“记”。
“记”在先秦是不少的。但经过秦火,传到后代的已经有限了。《汉书·艺文志》所记只有“《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这么寥寥几个字。旧说西汉礼学家戴德编过一个85篇的选本,人称《大戴礼记》,简称《大戴记》;戴德的侄儿戴圣编过一个49篇的选本,人称《小戴礼记》,简称《小戴记》。但是经过后代学者研究,其中既有今文家说又有古文家说,而西汉传经,家法森严,不会今古文混编,所以怀疑这两种选本东汉人曾经改编过。但无论怎样,这两部书是今天仅见的汉代选本。《大戴记》尚存38篇,有注本行世。《小戴记》就是《十三经注疏》中的《礼记》,49篇全存,篇名如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