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周三径一”。这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误差很大。汉时虽有不少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圆周率数值,但都没有建立严谨的科学计算方法。最早提出科学计算方法的数学家是刘徽,他在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注释《九章算术》时,创立了“割圆术”,把圆周率的计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方法把极限的概念运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孕育着用有限来逼近无穷的思想,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所谓的“割圆术”,就是当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不断增加时,它的周长越来越接近于圆周长,“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当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大时,其周长就是圆周的周长。这个方法只需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就可求取圆周率,不必计算圆外切正多边形的面积,大大简化了计算的过程。刘徽应用这个方法,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边数逐步加倍,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得出π的近似值3.14。另一个近似值π=(3927)/(1250)(相当于3.1416)可能也是刘徽算得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佳数据。
南北朝时的祖冲之,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的计算推进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他运用“割圆术”,求出了精确到第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获得,需要对九位数字的大数目进行各种运算(包括开方)130次以上,又是使用筹算方法,其繁复、艰巨可想而知。这一结果领先于世界达1000年之久。祖冲之还得出了两个用分数表示的圆周率数值,一个是355/113,称密率,这是分母、分子在1000以内表示圆周率的最佳渐近分数,欧洲直到16世纪才取得这一结果;一个是22/7,称约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