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魏《皇览》开创了类书体例之后,历代差不多都编类书,包括官修的和私人纂修的。现在按时代顺序把重要的和至今常用的类书向大家介绍一下。有的类书今天已不易见到,但为勾画出类书一个“史”的发展过程,让大家对类书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也追本溯源地加以叙述。
(1)曹魏和南北朝的重要类书
魏文帝曹丕(公元187—226年)诏命编《皇览》之后,晋代几乎没有编类书;据记载,只有陆机曾编过《要览》三卷,南宋以后已经失传。南北朝时由于沿袭魏晋风尚,写文章崇尚“骈四俪六”地排偶,讲究用典;于是为帮助记忆的不足,就抄集典故,排列偶句,以供随时查检。这种风气,自然促进类书的发展。加上当时皇帝贵族多喜招揽文士,编辑书籍。所以,南北朝的几个国家,步曹魏后尘,编辑了好几部重要类书:先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的《帝王集要》,是一部政事历史的专门类书。到公元6世纪,类书递相出现,南北竞美。南朝梁有《寿光书苑》、《类苑》、《华林遍略》;北朝元魏有《科录》270卷;到6世纪晚期又有北齐所编《修文殿御览》问世。这些古类书虽然全都失传,但还有选择介绍的必要,因为它们属于类书的“河源”。一些现存的古类书在编修时曾大量袭用它们,如《艺文类聚》袭用了《华林遍略》;《太平御览》袭用了《修文殿御览》。所以,纵然这片“河源”表面上干枯,其潜流仍有留存。况且还可看到《皇览》的辑佚本,而《修文殿御览》或《华林遍略》在敦煌石室里已发现了残卷。
a 类书的始祖——《皇览》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都洛阳,成了魏国的开国皇帝。同时他也是文学家,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上都有成就。他不仅自己著述,还命令手下的儒臣王象、桓范、刘劭、韦诞、缪袭等人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三月以后,开始纂集经传,分门别类地编成一书,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完成,称为《皇览》,意思是给皇帝看的。据记载,这书有40多个部类,每部又有数十篇,通合1000多篇,800多万字。如果每篇为一卷,则有1000多卷。可惜《皇览》因部头大,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依靠传抄,想保存全部是不可能的,因而逐渐散失。到南朝梁代类书流行时,对《皇览》有许多“抄合本”,就是节录与合并的抄写本,实际只存680卷。而到隋代,则已散失到只存120卷了。新、旧《唐书》的《艺文志》里都没有记载,估计到隋末已散失殆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