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类书 第五节 结束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类书的发展,有政治、学术、以及社会制度诸方面的原因。它起始于魏,发展于隋、唐,繁荣于宋、明,完备于清。经过1500多年的发生、发展,到康熙、雍正时期已达高峰;此后,就是一段间歇时期。清道光以后的类书成书速度明显下降,而且乾隆以后编纂的类书,除《奁史》等规模较大的个别情况外,都为中小型。且质量极为平常,情况很不景气。说它是间歇时期也罢,但这与兴盛于乾嘉年代的考据学不能说没有关系,有人甚至说考据学直接导致了类书的衰亡。关于考据学极盛时的情况,梁启超在他所著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曾说过:乾嘉间的考据学,几乎独占了学术界的势力,素来崇尚宋学的清室帝王,尚且从风而靡。所以,稍微时髦一点的阔官乃至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说几句考证的内行话。

因此,历史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期以后,盛极一时的类书就遭到了非议,朴学兴起。士大夫纷纷以类书为鄙陋之学,他们只把类书做为辑佚、考据的工具而已。认为正因类书提供了便利,所以才使一些读书人舍本逐末(不抓根本,只在枝节上下功夫),只想走捷径,不肯博览群书,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形成了坏风气。这其实是抹煞了类书的特殊用途而着眼于它的副作用。有了类书,对于作文、注书确实方便;而读书人从此不读原书,不究本源,便于剽窃,因而形成流弊。在这种情况下,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三月就有大臣奏请严禁书坊刊刻《类典》等书的事。从此,风气所播,时尚有变,流习一转,对类书的购求日益减少,编纂自然也越来越稀见了;就是前人编纂的类书,流传也渐不广。这严重影响到类书的编纂事业,类书的地位大降。1500多年来,类书走过了从出现到繁荣发展,最后逐渐衰落的道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