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发明之后,人们用木板做原料,相当省钱。一部书版,可以印出几百部,几千部,比起一字一句地靠手抄写,真是简便多了。它的发明和推广,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确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雕版印刷还是有它的缺陷。第一,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每印一本书就得刻一副版,人力物力耗费甚多。第二,一部大书往往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如果印了一次不再印第二次,显然是很大的浪费,倘因不得已的事故半途而废,损失更大。第三,一块块书版,占据着大量空间,保存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针对这些缺点,我们的祖先又继续钻研,努力改进,终于发明了比雕版印刷术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雕版印刷有相同的地方:这就是都先制成凸出的反体字,而后刷上墨,把它印在纸上。不同的地方是:雕版印刷是用整块的书版,而活字印刷用的是一个个单字。印书时,先把需要的单字排成版,就可以印刷了;印完后,再把书版拆开为一个个单字,以备下次排印。这样,一副活字可以根据不同的书稿一次次地排版,就可以印出许多部不同的书,既省钱,又省力,印刷又快,大大提高了印书的效率。这种活字印刷术,就是我们的祖先首先发明的,它的发明者就是我国宋朝的毕昇。
毕昇是北宋中期即公元11世纪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得太少了。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曾著了一部《梦溪笔谈》,这是一部用笔记体裁写成的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的书,其中有一段关于毕昇的记载,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材料了。后人提到毕昇的事迹,也都是照抄或摘录沈括的原文。《梦溪笔谈》中说他是一位“布衣”,也就是说他是一位没有做过官的普通平民百姓,但他究竟是什么样的普通百姓也就无从知道了。有人因为沈括在书中另一地方说到一位“老锻工毕升”,以为就是毕昇,因而推测他是一位铁工。但是就年代推算起来,似乎不可能是同一人。也有人说他是刻字工人,这也是推想,缺乏文献根据。电影《毕昇》,说他在杭州开设毕氏活字印书铺,也是虚构的,不可信。毕昇的籍贯无从考查,有人说他是四川人;有人因为沈括是杭州人,因而推测毕昇可能也是杭州人,这些都没有充分根据。在发现新材料以前,毕昇的生卒年月、出生地点和职业只好存疑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