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多彩的习俗节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习俗节日,其来源多种多样,内容也十分丰富,是各民族节日文化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新疆喀什、墨玉等地的维吾尔族,每年新春之际,要过“撒拉哈特蔓”(意即屠宰牲畜)节,以求丰收。在节日时,各户要宰羊备酒,用牛羊肉丁、胡萝卜丁、洋葱、葡萄干等,与大米混在一起,煮成抓饭,招待客人。饭后,亲朋好友在独特的民族乐器“独他尔”(长琴杆的二弦琴),“热瓦甫”(五根弦的长约90厘米的弹拨乐器)伴奏下,跳舞唱歌,度过欢乐的一天。到农历春分前后,即伊斯兰教历的八月十四日,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族民间要过努鲁斯(意为新日)节。这是一个受伊朗历法影响而形成的民族传统节日,早在唐代就已形成。届时人们都尽情打扮,聚集在郊外高地,互致祝贺,并共砌大锅灶,做饭菜聚餐。并唱努鲁斯歌:“春天来临,人间有了繁荣。春雨飘洒,人间五谷丰登,穷汉也欢乐无穷。”“大家欢聚尽情尽欢,把疲惫和忧伤遗忘干净。”

居住在我国东北的达斡尔族,将农历正月十六日看作是“黑日子”,每年此日为“黑灰日”。一家男女老幼黎明即起,双手上沾满油和锅底灰,你追我逐,争着往对方脸上涂抹。青年们把这一天视作为快乐的节日,姑娘们虽然被抹得满脸黝黑,却感到分外高兴。老年人虽不参加相互追逐,但也在额头上抹一点黑灰,以示吉利。有的传说此项活动是为了预祝丰收,也有传说认为此日是“鬼日”,脸上抹黑是为了不让鬼怪认出自己。

在新疆锡伯族中也有类似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抹黑节”。黎明,他们就要挨门串户互相往脸上抹黑。传说是古代锡伯族以渔猎为生,后来一对老夫妇救活了受伤的燕子,燕子衔来麦种作为报答。于是锡伯族人开始种麦为生。巡天神知道后,派神犬告诉大家,以后人吃面粉,狗喂麸皮,各有所食。但有一年新年时,一个年轻媳妇不慎将面饼烙糊后喂狗。巡天神知道后大怒,使麦种长了黑色霉菌,播种后全部结黑籽,无法食用。于是全村人向巡天神祈祷请求恕罪,愿往自己脸上抹黑,以免小麦再生黑霉。巡天神应允了,但用手在麦根处由下往上一捋,捋走了麦杆上所有的麦粒,只留下尖端处的一截麦穗,所以从此麦子的产量就没有过去那么多了。以后每年正月十六,巡天神下凡巡视的日子,就成了锡伯族的“抹黑节”。年轻人在这一天的清早,手里拿着浸透清油、沾有锅底黑烟煤的“库肚苦”,挨家行走,只要遇见人,不分男女,就往他们脸上抹油烟,即使没有起床的人,也会被人闯入家门涂抹。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媳妇更被人团团围住,抹得如同黑炭。但锡伯族普遍尊敬老人,如遇老人时,要先下跪求得老人同意,然后才半跪着给老人抹脸,或由老人自己动手抹。据习俗,这一天如果有人未被抹黑脸,就会一年不吉利。所以锡伯族人在节日时,都会开心地相互抹黑,笑语欢声,怪相百出,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