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中国二十多年的哈金终于首次回到国门,带着新作《自由生活》(AFree Life)应邀参加2008年的香港书展。许多内地记者对他充满兴趣,排着队去访问,他们都说:真想不到这么一个大作家,竟然完全没有架子,和蔼可爱,说话实在。
但我始终记得当年读他的成名作《等待》(Waiting)时的感觉,那才真叫意外。为甚么一个半路出家的中国人竟能写出这么简约准确的英文呢?为甚么一个当代作家竟然会有契诃夫式的俄式写实风格?假如你把他当成中国作家,你准能在他每部小说的第一句话就读出他的殊异;那实在不是一般中国小说的开头。它不等待,不铺写,不让你缓缓地悠长地进入作品;从第一句话开始,它就动起来了,直接把核心和场面带到眼前。例如《等待》:「Every summer Lin Kong returned to GooseVillage to divorce his wife, Shuyu.」。于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甚么要这样写?
梁文道(梁)/哈金(哈)
哈:这大概是受了西方文化的渲染,从技巧上来说,应该是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托尔斯泰认为一篇长篇小说应该在开首第一页就要释放一束光线,这种光能牵动小说的前半部份。至于最后一页也必须有一束光线,那道光能牵动小说的下半部份。然后让两束光线相遇。因此最主要的东西都要让它出现在第一页,产生那种创作的冲动。也就是说,第一句话就该接近故事的中心。契诃夫成名以后,很多年轻的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寄给他看,而他经常给他们的忠告是--把你们的故事一分为二,扔掉第一半,从第二半再开始。契诃夫当时没多作解释,但以我个人的理解是,那第二半就是故事的中心。我教书也一直是这么教的,我的学生也都同意;就像契诃夫,从中心开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