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和钱钟书一样,一生淡泊名利,人们对其家庭生活一向不甚了解。其实,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个长期身居陋室、吃苦耐劳、只知埋头做学问的典型中国知识分子之家。
唯一的女儿和一生的伴侣的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天上人间,阴阳隔断,却难断亲情、挚情。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独伴青灯,用心记述他们这个特殊家庭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在这部书里,她向彼岸的亲人倾诉心声:
……一家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九旬老人杨绛先生还在“寻觅归途”。很可能所有仍正常活着的人都不知道家究竟在哪里,但是,其中有少数人已经看明白,它肯定不在我们暂栖的这个世界上。
杨绛的《我们仨》品质高贵,趣味高洁且盎然,加之其家庭独特的文化背景,因而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也许只有靠结实的情感,或饱经岁月的人,才能用这样单纯的笔墨来漫漫地叙述自己的生活,用这么温暖的语调来思念去世的家人。杨绛的新作《我们仨》就给人这么一种印象。在书里杨绛把最痛心的日子,写成了一个万里长梦,事情像是子虚乌有,云一样抓握不住,情感却是沉着。能把握的是这个家里坚定的家常日子,接着,她就把过去的生活,从一九三五年和钱钟书结婚,一九三七年女儿钱瑗出生,到最后分散,记录下一篇细致的回忆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