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两代的学者从现实立场出发,对秦始皇做出了适合时势的评价。唐代以降,及至民国,对秦始皇的评议并没有消歇,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也历代不乏。总之,对秦始皇的评价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有正统的官方评价,也出现了民间声音。自宋代到民国,在这一跨度颇长的时间里,有关秦始皇的评价集中在哪几个方面呢?他们做出了怎样的有别于前代的评价呢?
在所有有关秦始皇的评价中,最具争议的问题是焚诗书坑术士,但是,唐代之后,“焚诗书”里的“诗书”变成了所有的书籍,“坑术士”中的“术士”演变成了儒者,变成了“焚书坑儒”。所以,焚书坑儒成为后期评议的重点之一。
第一个涉足这一热点的是南宋初年的大学者郑樵(1104—1162)。郑樵是南兴化郡莆田人(今福建莆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一生不应科举,努力著述。《通志》是其最具特色的著作,这是一部专门以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为专题的史书。其中《校雠略》一卷中,郑樵写下了《秦不绝儒学论二篇》两篇文字。这两篇文章不长,但是,它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即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只是“一时议论不合者”,“秦时未尝废儒”,“秦时未尝不用儒生与经学”。
郑樵的依据有六点:一是汉初大儒陆贾就是秦朝之人;二是刘邦手下另一重臣郦食其也是秦朝儒生;三是为刘邦议定朝仪的叔孙通是秦朝中央政府的“待诏博士”;四是秦二世在坑术士之后曾经召集博士三十余人商议朝政;五是叔孙通降汉王刘邦之时,手下有儒弟子百余人;六是项羽死后鲁地百姓为项羽守节,直至刘邦将项羽的人头示众,鲁地才降汉。可见,秦朝宫廷并没有废儒学,所以大秦帝国有儒生、有儒学、有儒学之风。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