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篇二 艾滋病及其隐喻 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词源上说,患者意味着受难者。令人深为恐惧的倒不是受难,而是这种受难使人丢脸。

疾病不仅是受难的史诗,而且也是某种形式的自我超越的契机,这一点,得到了感伤文学的肯定,更令人信服地由医生——作家提供的病案史所肯定。某些疾病比起其他疾病来说似乎更适合这种思考。奥利弗·萨克斯利用灾难性的神经疾患作素材,来描绘受难与自我超越,身体衰弱与精神昂扬。他的伟大的先驱者托马斯·布朗爵士为类似的目的而利用结核病,以此来思考一般的疾病,在《至交谢世之际致友人书》(一六五七)中,他从有关结核病的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中读出了那种前浪漫主义的意义: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病法(“一种缠绵之病”),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死法(“他温柔的死”)。有关这种温柔的或从容的死的假想——实际上,因结核病而死通常是难忍的,是极度痛苦的——是围绕着大多数不被认为具有伤风败俗或有辱身份色彩的疾病而建立起来的那种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赋予结核病的那种温柔的死形成对比,艾滋病和癌症一样,导致难堪的死。缠绕着集体想象力的所有那些被隐喻化的疾病,无一例外都将导致难堪的死,或被认为将导致难堪的死。有性命之虞,这本身并不足以引发恐惧。它甚至并不必然产生恐惧,例如麻风病这个令人困惑的病例所显示的那样,尽管患麻风病鲜有性命之虞,且非常难以传染,但它也许成了所有疾病中名声弄得最糟的疾病。人们恐惧癌症更甚于恐惧心脏病,尽管比起死于癌症的人来说,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人更有可能在患病后的几年里就死于心脏病。患心脏病是一个事件,但它并不给患者带来一种新身份,使患者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心脏病并不转化成别的东西,除非是转化成更好的东西:因恐惧使然,心脏病患者养成了好的活动习惯和饮食习惯,开始过上一种更节制、更健康的生活。只要是因猝发心脏病而死,那么心脏病带来的死常常被认为是不痛苦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