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我看到不少媒体都说:张洁转型了,《知在》使用悬疑手法讲述爱情故事,诸如此类的说法。可我个人感觉,这是对《知在》最肤浅的误读。首先,我印象中的张洁始终是个风格多变的作家,写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就像你在《长篇小说选刊》里说的,“有时我想,我可能、不过是台机器,并没有自己的‘创作’,我的所谓‘创作’,仅仅是为我所能感知的、宇宙里的那个‘神秘’,传递一些信息而已”。另外,我也不觉得《知在》用的是悬疑手法。《知在》里总有一股冥冥的气息在流动,像是背后有一个人,有一张脸,如果说它是悬疑,很可能把它庸俗化了。不知您怎么看?
张洁:谢谢。我一直在为不形成“风格”而努力,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国内、国外有人评论我像“契诃夫”时,可把我吓着了。我绝对不愿意像谁,一个艺术家一旦像了谁,似乎就没有前途可言了。于是马上开始不形成“风格”的尝试,比如《沉重的翅膀》与《未了录》的差别,《楞格儿里格儿楞》《横过马路》《鱼饵》《他有什么病》等等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差别……
说到对《知在》的反馈,我倒觉得一本小说完稿并交付市场之后,就不是作家的事了,应该是任人评说。而且从我的阅读经验来说,同样一本书、同样一首诗,以及同样一幅绘画等等,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当然每个人也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同一本小说作不同的理解。这也是我在完成一部小说之后,从来不向读者规范自己小说意向的一个原因,其实读者的空间,有作家想象不到的广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