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部 长安不见使人愁,1071~1085 25、书局风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忍耻窃禄修通鉴

自从熙宁四年(1071)退归洛阳,司马光一住便是十五年。这十五年中,他最大的成就,便是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它的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宋朝建立的前一年(959),是宋朝人的古代史和近代史。直到今天,《资治通鉴》仍然是我们学习宋朝以前历史的重要书籍。

在将近一千年以后,我们回望那个时代,大宋朝堂上下的明争暗斗、喧嚣纷扰早已沉入深不见底的岁月之海,而《资治通鉴》静静地陈列在岸边高台之上,传递着有关华夏过往的消息,享受着人类文明的礼敬。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被遗忘、被脸谱化,作为《通鉴》作者的司马光却因岁月的打磨,散发出莹洁的辉光。《通鉴》不朽,司马光不朽。从这个意义上看,洛阳的闲居岁月倒像是老天的一种成全—对中国史学乃至华夏文明的成全,对司马光的成全。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后来人的印象,是淡化过程、省略细节之后的美好想象。《通鉴》的史学成就,就像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一颗珍珠、一枚琥珀,真实美好;然而,过程之中的痛苦、死亡、挣扎与忍耐都隐藏不见。关于司马光,关于《资治通鉴》,有一些细节是不应当被遗忘的。

书局的“特权”

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同意,《通鉴》之所以能成书,除司马光个人的努力之外,还得益于两点:第一,是三位出色的助手,刘攽(1023~1089)、刘恕(1032~1078)、范祖禹(1041~1098)。第二,是皇帝—朝廷的支持。英宗特批,成立以司马光为主导的专门机构—书局,这个机构的唯一任务就是编修《资治通鉴》。英宗给了司马光两项特权和两项特殊待遇:特权之一是自主选择修史助手和工作人员,所有书局工作人员由朝廷提供俸禄待遇,连续计算工龄;特权之二是允许借阅宫廷图书馆龙图、天章二阁和国家图书馆三馆秘阁的藏书。特殊待遇之一是“赐以御书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这就等于是从皇帝的私房钱里拨款赞助修史;特殊待遇之二是“以内臣为承受”,英宗安排了一名宦官在书局服务,以便沟通—宦官是能够进入宫中走动的,由此来确保皇帝对《资治通鉴》编修工作的直接关怀。书局的所有这些特权,神宗即位之后都保留了下来,神宗还为《资治通鉴》钦赐了书名,作了序。熙宁三年(1070)司马光离开中央、外放永兴军,熙宁四年(1071)离开永兴军回洛阳“靠边站”,书局却一直保留在开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