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败亡,永嘉丧乱之酷烈,对于那个时代的汉族士大夫们的心理创伤是极为惨痛的,神州陆沉,沧海横流,人神乏主,亿兆靡依。丧家辱国之痛,故园桑梓之思,无时不在折磨着漂泊南国的北来移民们。光复中原,重返故园,是多少南渡移民们的梦想与希冀!
上古时代的江南,在中原人士的心目中,本是一片低洼潮湿、瘴疠滋生的“蛮荒”之地,迁往江南,曾经是中原人士谈之色变的畏途。《史记·货殖列传》就宣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常理言之,从中原千里迢迢移居江南,初来乍到的不适应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古训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这对于饱读诗书的传统士大夫的激励作用是相当显著的,况且在家国处于危难之时,理应奋不顾身,以雪家仇国恨。另外,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东晋王朝僻居江东一隅,国势难振,绝不可专意守成,固步自封,坐以待毙。以攻为守,方为强国之上策。因此,南渡初期乃至南朝时期,不少北来移民的代表人士屡屡倡言北伐,力求恢复中原。
另外,根据中外人口迁徙的较普遍的规律,一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同时,反向性迁徙也是不可避免的。纵观“永嘉南渡”引发的民族大迁移历史,这种移民倡导的北征,不仅代表了一些南迁人士光复故国,重返桑梓的正常愿望,也客观地反映了南迁大移民后必然出现的反向迁徙的规律。
祖逖无疑是南渡时代早期最著名的北征义士,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击楫中流”的千古佳话。祖逖在定居京口之后,虽已身任要职,却无时不忘恢复晋朝社稷,光复中原。因此,他养精蓄锐,积聚实力,积极地为北伐之举做准备。但是,当时东晋王朝正处于草创时期,百废待举,刚刚当上皇帝的司马睿忙于安抚江南地区,根本无心于北征之事。在祖逖的苦心劝说下,司马睿才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笔者注:因为当时豫州在中原地区,根本不在东晋辖区,到任必须北上,出任此职即寓有北征之意),但仅仅提供1000人的口粮与3000匹布,并没有铠甲等军用装备,士兵也由祖逖自行招募。即使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祖逖依然豪情满怀,随即带领与自己同时南迁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船只行到长江之上时,面临滔滔的长江水,祖逖击楫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激昂慷慨,辞色壮烈,使在场的人们深受感动。祖逖在北征行动中,历经艰险,恩威并举,不仅平定了一些不肯归服东晋的坞主,而且得到不少中原汉族坞主的归顺与支援,收复了大片失地,重挫了称霸一时的北方后赵国的军威,“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祖逖的北伐受到了中原百姓的热烈欢迎,中原百姓譬之为“再生父母”,并作歌咏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