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 迈向“中国”的历程 从“嘎仙洞”到塞北大草原:拓跋鲜卑的早期迁徙历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迁徙运动构成了古代鲜卑族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根据早期迁徙运动的特征与方向,作为“东胡”后裔的鲜卑族可以分为东部鲜卑、西部鲜卑等几个主要分支。前面已经分别讨论过慕容鲜卑与西部鲜卑的迁移与发展状况,在此之外,拓跋鲜卑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据极其特殊地位的一支鲜卑族群。

拓跋鲜卑族创建的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北部中国时间上百年的北族王朝,走出了“十六国时代”非华夏族政权国祚短促的“怪圈”。在文化发展上,拓跋鲜卑族也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接受汉族文化最为积极、也最有影响的北方民族之一。

拓跋鲜卑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向往中原,接受汉化的历史,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迁徙历史,从最早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到塞外平城,最终迁都洛阳,拓跋鲜卑的光辉历史始终与迁徙运动相伴相随,不可分离。

帝王之兴也,

必有积德、累功、博利……

(北魏)终于百六十载,

光宅区中(即中原地区)。

其原固有由矣。

——《魏书·序纪》后史臣之语

关于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与风俗状况,《魏书·序纪》载云: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将自己族群的始祖归为黄帝之子,显然是北魏史官杜撰出来的无从查考的附会之说,为非华夏族政权回溯历史的习惯作法。把自己的族系归为黄帝的后裔,自然与华夏(汉)族人士殊途同源,找到了血缘与文化求同的“根脉”。至于其原始发祥地,《魏书·序纪》称其“国中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与其他种类的鲜卑人传说如出一辙,而“大鲜卑山”的准确方位却难以确定,通常以大兴安岭北段当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