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蚵仔面线早期叫“面线羹”,或称“面线糊”,意谓面线如糨糊般黏稠。小时候,我在高雄吃的面线糊多是蚵仔面线;到了台北,变成大肠面线,物料不同,又显南北的饮食差异。
此物咸中带甜,源于厦门、泉州一带的小吃“面线糊”;却已发展成不同的形态。泉州的面线糊接近广东粥制法,以面线为底,盛于小锅中,再下肉、肝、肠、腰等物,煮滚配油条吃。厦门的面线糊则多用猪下水煮高汤,再将面线在滚汤中煮成糊状,掺入猪血、芹菜,吃时常搭配各种卤料或油条。台湾卖面线者常兼卖臭豆腐,金门则多兼卖鱼炸。面线易烂,虽曰面线糊,仍须避免煮成糨糊,须糊而不烂,糊而不乱。好吃的面线要滑,滑中犹挽留着些咬感。
金门的面线糊属蚵仔面线,乃以野生石蚵为主配料,所用面线乃当地特殊的手拉面线,较具韧性,是金门人常吃的早餐。有些店家会添加猪肠、猪血煮,并配油条吃,食法接近厦门。
金门“上古厝面线”即以弹劲闻名,制面线强调接、挂、甩、扇等功夫,重点其实是面线初制后曝晒阳光两天,令它自然风干,带着海风的气息。澎湖风大少雨,亦适合晒制面线,其手工面线相当迷人。
面线下锅前需先用清水洗过,以维卫生。有次误信媒体推介,到西园桥下吃蚵仔面线,蚵仔又肥又鲜,可惜面线有一股蟑螂屎味,令人倒胃。面线忌冷,冷掉即难以下咽,食用得保持能烫嘴的热度。最好能边煮边卖,不要一次煮太多,因为面线若搁置过久,即失去口感,吃起来真的像糨糊。
虽然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里。然则烹调之初,不管蚵仔或大肠,都不宜跟面线和在一起,而是分锅来煮。高汤勾芡后,才加入面线,蚵仔,或卤煮熟的大肠拌和。勾芡勿太浓,太白粉若未溶解化开,掺杂在大肠、蚵仔、面线中,状甚恐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