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语系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在海外汉学研究领域里是一个新兴观念。历来我们谈到现代中国或中文文学,多以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称之。这个说法名正言顺,但在现当代语境里也衍生出如下的含义:国家想象的情结,正宗书写的崇拜,以及文学与历史大叙述的必然呼应。然而有鉴于二十世纪中以来海外华文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或中文一词已经不能涵盖这一时期文学生产的驳杂现象。尤其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观念的激荡下,我们对国家与文学间的对话关系,必须做出更灵活的思考。
Sinophone Literature一词可以译为华文文学,但这样的译法对识者也就无足可观。长久以来,我们已经惯用华文文学指称广义的中文书写作品。此一用法基本指涉以中国为中心所辐射而出的中文文学的总称。由是延伸,乃有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离散华文文学之说。相对于中国文学,中央与边缘,正统与延异的对比,成为不言自明的隐喻。
但是Sinophone Literature在英语语境里却有另外的脉络。这个词的对应面包括了Anglophone(英语语系)、Francophone(法语语系)、Hispanophone(西语语系)、Lusophone(葡语语系)等文学,意谓在各语言宗主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以宗主国语言写作的文学。如此,西印度群岛的英语文学,西非和魁北克的法语文学,巴西的葡语文学等,都是可以参考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语系文学带有强烈的殖民和后殖民辩证色彩,都反映了十九世纪以来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力量占据某一海外地区后,所形成的语言霸权及后果。因为外来势力的强力介入,在地的文化必然产生绝大变动,而语言,以及语言的精粹表现——文学——的高下异位,往往是最明白的表征。多少年后,即使殖民势力撤退,这些地区所承受的宗主国语言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由此产生的文学成为帝国文化的遗蜕。这一文学可以铭刻在地作家失语的创伤,但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另类创造。异地的、似是而非的母语书写、异化的后殖民创作主体是如此驳杂含混,以致成为对原宗主国文学的嘲仿颠覆。上国精纯的语言必须遭到分化,再正宗的文学传统也有了鬼魅的海外回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