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死在隋朝开国这一年很有象征意义,它既表明隋朝诗歌仍然是南北朝诗歌的延续,也表明南北诗风的融合仍然在隋朝继续。隋朝开国之初,“素无学术”的隋文帝尤其不喜南方靡丽文风,《隋书·文学传》说:“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稍后侍御史李谔更上书指责齐梁诗文“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但这些官方的号令和文人的批评丝毫没有影响隋朝诗人醉心于南朝诗歌,甚至连文帝的两个儿子也都喜好南朝的“浮华”之作,隋炀帝还“好为吴语”(《资治通鉴》卷一八五)。除隋炀帝外,由北朝入隋的另外三位著名诗人——杨素、卢思道、薛道衡——也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南朝诗歌的影响。只是他们在熏染南方绮丽之风时未曾完全丧失刚健之气,即使隋炀帝的靡靡之音中仍有南朝君主少有的浑厚之声。随着政治上南北统一的完成,诗歌创作也加速了南北诗风融合的进程。
杨素(540—609)作为一个武将和权臣常为人诟病,而他作为一个诗人则广受诗论家好评,人们讨厌其人而喜好其诗。陈祚明称杨素“诗清远有气格,规摹西晋,不意武夫凶人有此雅调”(《采菽堂古诗选》)。沈德潜也对这位“武人亦复奸雄”的“诗格清远”大惑不解(《古诗源》)。后来的刘熙载更赞赏他的诗歌“雄深雅健”(《艺概》)。其实,这位赳赳武夫既善于写清幽秀丽之景,也长于抒慷慨悲壮之情,前者如《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流畅的音调与清丽的语言都使人想起谢朓,陈祚明就说他的诗歌“其源亦出于谢宣城”(《采菽堂古诗选》)。可贵的是他另有谢宣城所不具有的苍凉悲壮,如《出塞》之二:“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齐梁诗歌中难得见到如此慷慨悲凉之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