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 四、综论:重构学术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讲疏》在《四库提要叙》的基础上,重新追溯了各家各派学术的渊源与流变,重新审视了各学派的是非与各体例的优劣,重新辨析了各簿录体例的特征、承因、嬗变,并间接阐述了学科分类与典籍分类的原则。假如说将《四库提要叙》的总叙与小叙连缀起来是一部学术史论的话,那么《讲疏》则通过对《四库提要叙》的正误、纠偏与申发,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

对《四库提要》《经部总叙》和经部小叙的“讲疏”,不仅追溯了儒家经书的经典化历程,考索了各经书传注的流衍变化,还论析了汉学与宋学的兴衰更迭。我们来看看经部中对《书类叙》和《诗类叙》的讲疏。《尚书》的今文古文之辨,《诗经》的大序小序之争,《讲疏》在争论的两造之间务取持平,有时常能以古书通例决千古学术疑案。如《诗叙》的作者长期以来一直聚讼纷纭,从后汉郑玄到南宋郑樵、朱熹,可以说是人言人殊,莫衷一是。每一种说法都看似有理但又难以确证,每人都似乎言之凿凿却多属主观推断。张先生依据古代典籍的形成过程阐释这一聚讼说:“其实古人之书,皆由手写,每喜各记所闻,附于其尾。书之不出于一手,不成于一时,乃常有之事。又古书多不标作者主名,后世不能的指其出于谁手,不足怪也。”“古人之书,多后人附益之笔”,后人附记之辞窜入正文是常有的事,人们读《诗经》时的批语附记也极有可能窜入大、小序中,一定要指实某篇某段全出谁之手,往往不失之武断便流于附会,在一时找不到确证的情况下,留有一定模糊空间可能更符合历史真实。因为否定大、小序与肯定大、小序,既牵扯着今文古文之争,也纠缠着汉学宋学之争,这样,学术之争很容易掺杂着意气之争。四库馆臣或明或暗地左袒汉学,《四库提要》中的总叙小叙当然难得平视汉宋,自然也就难有冷静的学术品评,只有像张先生这样消融门户之见,才可能使经义明而公理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