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景端为出版《冰心译文集》,向冰心请教一些翻译问题,请冰心为《译文集》写序。
他在《新民晚报》上写了一篇《与冰心谈翻译》,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冰心对翻译讲了三个观点。一是翻译必须是有价值的。她总是先读一遍,印象深刻,重读一遍,直到觉得实在有翻译价值,这才着手翻译。二是译者必须敢於对译文负责。她主张依原文翻译,不赞成从别人的译文翻译。她译泰戈尔的诗,不是别人从印地语译成英文后再由她译成中文;她译的是泰戈尔自己用英文写的诗。冰心说,她是在有把握了解作者的原意之后才动笔翻译,“在‘信’字上,我自己可以负责”。这正是“译德”。三是要尽量翻译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作品。
(二)
翻译有价值的作品当然是最理想的做法。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主导的架构里,以翻译为职业的人往往只能以出版社的选择为依归,不容易满足自己选材的主观意愿。我最初出道做翻译工作的时候译过一些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美国着作,都有些文学价值,尚算幸运。重译别人翻译的作品当然不是最好的做法,可是,当年翻译家汤新楣重译了一些人家译过的作品,却有脱胎换骨的神功;他重译海明威的《战地春梦》是最好的例子。我刚来香港的第一年找不到工作,徐言于先生推荐我给一家报社译法国女作家柯烈的小说。我的法文只有初级程度,只好从英译本翻译,那是下下之策了。至於翻译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作品,那真是退休的译林高手应该做的大事业,萧乾夫妇晚年译《优利西斯》是一大功德。
在左风炽热的时期,文体简白的新体诗和白话小说一样不容易闯过统治者的审查关口;引经据典的旧体诗含意缥缈玄虚,寓意的转圜空间反而拓大了,影响力又不致太过普罗,所以,罗先生说,“新文学家写旧体诗的特别多”。当然,新体诗能够写到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的《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境界,还是值得击节的:“我拾起一块石头/我听见一个声音在里面吼:/‘不要惹我/让我在这里躲一躲’”。从事外国文学翻译的纸壁斋主人荒芜称讚这首诗“是傑作,形象地刻划了文革留在中国人心理上的恐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